重庆市将出台政策 取消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互联网 06-12-08  阅读数:

生产一次性筷子的小作坊(1)

生产一次性筷子的作坊(2)

    重庆日报讯(记者 李湉湉/文 崔力/图)  重庆每年要“吃”掉4亿双一次性筷子,相当于消耗8万亩树林。这一说法来自有关部门的权威统计。为此,市政府早在去年就颁布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决定》指出:我市餐饮服务企业应当逐步取消使用一次性餐具。

    事实却是:一次性筷子并未就此销声匿迹。

大行其道

    渝中区的解放碑、储奇门附近,餐馆遍布。近日,记者随机走访发现,其中七成以上都使用了一次性餐具,规模小的一般只摆放了一次性筷子,稍具规模的则用上了包括有一次性筷子、湿纸巾和牙签的“三件套”。    

    “要想让餐馆自觉取消一次性筷子是不可能的。”一位餐饮老板私下透露,“对小餐馆来说,这样省水省电、省时省力。对大一点的店来说,则是一笔重要的利润来源。”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便宜的木筷每双不到0.02元,对于每天100人流量的小店,一次性筷子的成本仅2元左右,远远低于用“老”筷子需要花销的水费、消毒费、人力费。而大一点的店里用的“三件套”更是利润惊人,一般每人两元的餐位费中,其利润在1.2元以上,就一个日平均客流300人的中档餐馆而言,每天仅三件套的纯利润就有300多元。

    尽管如此,对于使用一次性筷子,餐饮老板对外的说法则是:“干净卫生,消费者都爱用。”

监管困难

    “除了不环保,使用一次性筷子**大的隐患就是卫生问题。”市质监局有关人士说,本地没有成规模的一次性筷子生产企业,多是一些无证经营的小作坊。这类作坊小而散,甚至打一枪换一个地,如果没有群众举报的确切线索,很难查处。即便这样,全市的总体情况也很难掌握。

    该人士回忆,近两年,只在渝中区石板坡查获了一起非法加工、销售一次性筷子的窝点。该窝点从火锅店、饭馆回收用过的筷子,用硫磺熏煮、烘干后再用滑石粉抛光。这样的“黑心筷”不但会导致呼吸道疾病,还可能造成交叉感染。

    此外,一次性筷子异地制造后本地流通,也给监管带来了难度。    

出路在哪

    一次性筷子应不应该继续存在?

    重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有关专家认为,从经济学角度看,木材作为一种稀缺的经济资源,应该有节制地使用。只看到一次性筷子的短期经济利益而牺牲生态的长远利益,是一种短视作法。从这点上说,完全可以取消一次性筷子。从资源利用**佳效率来看,目前,生产一次性筷子的原材料主要是杨树、桦树和毛竹。它们生长周期很短,如果能有计划地种植、砍伐,形成一整套产业链,还是可取的。另外,如果用边脚木料制作一次性筷子,也是一种资源的合理利用。此外,相关的回收体系建设应完善。

    市社科院有关专家认为,由于存在利益关系,仅靠餐馆的自觉无法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量,应该出台配套细则和惩处措施。据市政府法制办相关人士透露,下一步,取消一次性餐具的相关配套措施将陆续出台。

打造有用、有趣、有深度的建材行业微信大号!精选影响您财富的重磅资讯、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经营观点与商业智慧! 九正建材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wwjc001cn) 已然成为几十万建材BOSS的选择,您选择对了吗?(悄悄告诉你,回复“手机”,来就告诉你一个高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