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引领 佛山陶瓷产业新一轮大规模的转移
互联网 06-11-10 阅读数:
广东新明珠集团将斥资10亿元在肇庆高要建占地1500亩的新的生产基地。据估算,新的生产基地将占新明珠未来产值、产能的三分之一强。联系8月21日新中源陶瓷在湖南衡阳投资6亿元,收购界牌陶瓷总厂和建兴陶瓷厂,人们有理由相信,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力度和规模正在进一步加大。但随着佛山陶瓷的大举转移,佛山传统产区石湾和南庄未来的地位问题,也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佛山陶瓷产业新一轮大规模的转移,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这次转移是在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几年上涨,传统产区石湾、南庄成本优势进一步减弱,并引发行业大洗牌的背景下进行的;二是这次转移是在地方政府进一步明晰产业升级思路,同时提高环保门槛,正面引导企业转移的政策环境下进行的;三是这次转移主要由实力强劲,发展平稳,异地办厂经验丰富的行业巨头发起,可持续性强,影响深远。
佛山陶瓷产业新一轮转移的三大特点,实际上也揭示了新一轮转移的必然性。而面对新一轮的更大规模的产业转移,重估未来佛山石湾、南庄两个传统产区的历史地位,分析其发展趋势也很有必要。
时下有一种观点认为:随着佛山陶瓷产业的转移,佛山陶瓷的产值在全国的比重下降,地位也趋下降。有一种“权威”的论调甚至认为佛山陶瓷在全国的比重已经下降到40%。这自然是一种令佛山官方有些不悦的说法。其实,当前出现的这种佛山陶瓷地位“下降说”完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批驳”:一是引入“泛佛山陶瓷”的概念。“泛佛山陶瓷”纯粹是一个经济意义上的概念。引入这一概念的理由是泛佛山地区陶瓷的营销中心历史上都以佛山为**。如果计上肇庆高要、清远源潭等产区的产值,整个“泛佛山”区域产值在全国的比重肯定还是上升的;二是要借鉴历史经验来分析问题。做企业必须智慧地整合全社会、全行业以及各个地域的资源为我所用。 发达国家公司发展形态基本上都走过了这样一条路:先是区域性的企业,然后是全国性的,然后才是跨国性的。
随着市场一体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公司的组织架构也进一步细化:可能细分到设计中心在美国、制造工厂在中国、软件开发在印度。公司的分散和扁平化,目的是为了整合各地的优势资源,提升竞争力。而所谓的产业转移,实际上就是要通过市场一体化的便利,获取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而由此分析,产业大规模转移之后,佛山陶瓷传统产区在行业中的地位还是由其自身在区位、物流、人才、信息以及软环境等方面的条件决定,不是什么人通过几组统计数字就可以判定的———而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地方政府如何将佛山传统产区既有的适合发展总部经济,适合建设营销中心、物流中心的优势保存下来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