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学亟待走出困境

互联网 06-11-07  阅读数:

  建筑历史是建筑的历史,跨两个学科。建筑专业出身的,要有历史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如史源学、年代学、考古学,在建筑实践包括建筑教学中,效果会更加好一些。尤其是当老师的,做教授的,对所传授给学子的知识就扎实得多了,对于史料真伪,文献辨正,以及古代建筑样式源流、发展演变和年代鉴定,就能说出点子丑寅卯,就能避免错讹,不致误人子弟,也就不致贻笑大方了。

毋庸讳言,我们现在的学风太浮夸,也太肤浅。网络上的东西很时鲜,老前辈的学问和他们的锦绣文章大多躺在图书馆书库的顶架上,凭着依稀所记得的当年老师教过的,加上网络上的,再搞个多媒体,图文并茂,音画同辉,云里雾里地把船行。点到为止成了浅尝辄止**漂亮的修饰。这样的建筑历史教学,换句话说,到大学里这样学建筑史学,别人怎么认为我不清楚,我只能讲英国大文豪萧伯纳的一句话说得太绝了:“人类文化,一半为半受教育者所摧残,一半为饱受教育者所摧残。大学培养各种人才,包括蠢才。”我赞同萧老夫子的高见。半受教育是浅薄,饱受教育往往是培养成一种迂腐的心态。教授讲课,贵在深入浅出,自己深进去了,是花大气力搜求到**手史源学材料,立论才能通达,讲述才不会有头巾气,受教育者才能学到真才实学。

我本身是从事建筑史学教学工作的,专业上不敢有丝毫的马虎,职业良知和职业道德规诫我,做学问、教学生,不能“忽悠”,不能糊弄。早年我写的叠山艺术演变、园林诗情画意、计成研究、独乐寺认宗,近年写的《钗头凤》沈园错错错、寒山寺大错结等,都是在考证、辨误的基础上,求得真实的材料成就的结果。

而现实中总有一些事情让人困惑,让人胸闷。我写的嵩岳寺塔建于唐代的文章,纠正了一个六十多年的错案,有些人赞同,也有些人接受不了。有位写了三、五部建筑史的博士学长出来为我纠错匡谬,却令我不无遗憾地没有见到他拿出像样的论据。还有位建筑史教研室主任痛斥我是对“现代学术奠基人”大不敬。

我绝不是拿自己的际遇说事,只是想,如果我们只会重复权威名人的结论,错了也随声附和,那不正是自己浅薄和迂腐、缺乏鉴别能力的表现吗?若是写建筑史教建筑史的居然都没入门,我们这个学科也就够瞧的了。

我的恩师梁思成先生提倡建筑考古学,强调建筑史学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建筑考古学。1946年先生创办清华营建系,自订教学大纲列考古学为选修课。现在有些院校开设了文物考古专业选修课。但我们现有的教材与资料却远远跟不上,而且问题不少。如所谓北齐双石塔不能成立,修定寺唐塔是错定,周至仙游寺塔年代绝不会早于隋代。等等。看来真正能鉴定古建筑的成了时下紧缺“宝贝”了。而不赶紧解决,失却的将是整个建筑史学科。

林徽因先生说过,洋鬼子们的浅薄千万学不得。我们做得怎么样呢?还不是随处可见尾随人家学些个浅薄。现在世界正处在一个拼凑复制的时代,许多地方造出了“世界公园”、“民族园”,还有“三国城”、“水浒城”之类的东西,不伦不类的假古董和高楼顶上的小亭子、琉璃瓦下的玻璃幕墙,看到这些“景观”,这些建筑,能不闹心吗?原因可以振振有词地列出个十七八条,建筑史学的陷入困境和教学上的缺失,是脱不了干系的。

打造有用、有趣、有深度的建材行业微信大号!精选影响您财富的重磅资讯、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经营观点与商业智慧! 九正建材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wwjc001cn) 已然成为几十万建材BOSS的选择,您选择对了吗?(悄悄告诉你,回复“手机”,来就告诉你一个高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