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维修市场太黑 请把诚信还给消费者

互联网 06-11-07  阅读数:

  “我的手机来回修了三四次了,**后还退回厂家去维修,结果说是主板损坏,已经过了三包期,换一块要780元,而旁边柜台上的同款新机才800,实在令人气愤!”余先生所在单位2005年底给全体员工办了一批政务通,但没想到用了不到1年,手机就出现了故障,而维修时的遭遇让余先生感觉实在闹心。

  余先生的遭遇并非个别现象,近日记者通过调查兰州多个手机维修市场了解到,本地手机维修市场存在巨大的灰色利益空间,宰客欺客现象十分普遍,市场监管不力;一些大型专业零售店在售后服务上还存在店大欺客的现象。

  手机维修点良莠难辨

  记者在采访中遇到一位强烈声讨某**家电连锁企业的田先生。据田先生讲,他年初在某**家电连锁企业购买了一款NEC的大屏手机,没用一个星期,就出现了黑屏现象,跑去退货,却被告之要到该商场指定的技术服务中心鉴定,有了书面鉴定意见才能退货。田先生又去了一趟该技术中心,被告知只能维修,但**不会给他出具鉴定意见。**后,田先生通过私人关系才退掉了这部手机:“啥叫个店大欺客,我算是领教了一回,下次这大市场的信誉我也不会轻易相信了。”

  据记者了解,像田先生和余先生这样遭遇的顾客不在少数,一些大店在制定售后条款时,又做制定者又做执行者,还经常是“解释权归己”,出现消费纠纷的事时有发生。还有一些商场把维修业务指定给某些特约维修店,而这些维修店打出的“特约维修中心”、“旗舰店维修点”、“特约服务中心”、“指定维修中心”等多种名头,实在让消费者良莠难辨。

  暴利驱动质量难保证

  据业内人士透露,现在手机维修市场的利润惊人,一家普通的小维修店在生意好的时候每月可达近万元的利润。记者调查了金昌路、新武都路、庆阳路等手机销售和维修店较为集中的一带,发现替换零件、漫天要价、维修“霸王条款”等侵犯消费者利益的行为较为普遍。

  在新武都路一家手机维修店记者看到,一位女士前来送修一部海信手机。她说,这已经是3个月内的第4次维修了,故障都是黑屏。几次的维修费快赶上了手机价钱,多次修不好,真不知是维修商技术不成,还是就没打算彻底修好?据了解,现在很多小作坊式的手机维修店确实没有经过正式培训的维修人员,使得手机维修质量难以保障。而且维修商从来就没有制定过保证维修“有效期”的规定,维修效果没有任何保证。

  维修价格无明码标价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几乎没有维修商明码标价。从新武都路到广武门,一路走下来,没有发现一家维修商明码标价的或给出明确维修价格标识。有些商家索要的维修费根本就是信口开河。

  记者拿出自己的摩托罗拉E680I手机在金昌路、广武通讯商城等多家维修店询问为什么会出现读不出SD卡的现象,各维修商给出的答复五花八门,有的说卡是水货,可以提供新卡,要水货更便宜;有的说手机操纵系统有问题,要修先给“试修费”50元;更有甚者,说手机中毒,提出要200元的维修费……

  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消费者大多数都是外行,对维修报价概念模糊,手机维修实际是个单向透明的市场,所以不论什么故障,往往只是商家说了算,消费者是两眼一摸黑,只能“任人宰割”。有些维修人员乘着消费者的“无知”,把区区几元就能处理的问题谎称需上百元甚至上千元才能修复。

  市场监管仍存在漏洞

  除了价格和质量外,监管不力也是手机维修市场的主要问题。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许多号称**品牌手机专业维修的店面,都无法提供厂家授权的资质证明。

  在原华德商场二楼,聚集着十多家手机维修商,却没看到一家有维修资质证明;在新武都路和金昌路街口一家刚开业的手机市场二楼,十多个手机维修点也是不见任何资质证明甚至营业执照;而更多的维修点更是号称自己没有修不了的品牌,而且维修店可以随意打出某品牌手机“特约维修中心”、“特约维修店”的招牌,根本没有人监管。由此可见,目前手机维修市场在收费标准、维修水平、配件质量等方面仍存在问题,而且给消费者构成了不小的困扰,有关部门对这个市场的监管的确存在漏洞。

  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无论是有关部门、生产厂商、销售商家还是维修行业本身,都有必要加强监管和自律的力度,把诚信还给消费者。

打造有用、有趣、有深度的建材行业微信大号!精选影响您财富的重磅资讯、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经营观点与商业智慧! 九正建材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wwjc001cn) 已然成为几十万建材BOSS的选择,您选择对了吗?(悄悄告诉你,回复“手机”,来就告诉你一个高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