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材大量出口将形成长期趋势
互联网 06-11-02 阅读数: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钢铁产品大量出口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据统计,今年1-9月出口钢材2859万吨,同比增长81%;出口钢坯613万吨,同比增长2.4%。1-9月进口、出口相抵后净出口粗钢2118.23万吨。
近期中钢协分析了我国出口钢铁产品增幅较大四大原因:一是全球经济复苏,形成旺盛的需求。国际钢协公布,扣除中国后的全球粗钢产量1-9月5.95亿吨,同比增长5.1%,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增长的需要,我国出口的增长弥补了国际市场的不足;二是今年以来国际、国内市场存在明显的价格差,今年初价格指数相差为28.6%,9月末为32.04%,钢铁产品出口效益高于国内市场,调动了出口的积极性;三是通过这些年的技术改造、工艺升级,全行业的工艺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提高;四是从今年5月以来,国家有关部门讨论降低钢铁产品出口退税率,对业界心理带来影响,赶在政策调整前扩大出口。
中钢协秘书长罗冰生表示,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必须坚持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的根本方针,同时应进行积极的国际交流和合作,钢铁产品的出口应保持适量适当的水平,总体维持进口和出口基本平衡。
目前由于中国钢材的出口形势使得外界对此非议较多,中钢协副秘书长戚向东分析说,中国钢材的出口是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并未对国际市场造成冲击,也引导不了国际价格走势。 我国钢材进出口实现历史性转变,大量出口将是一个长期趋势,并有可能成为全球头号钢铁产品出口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商务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以及全国各大钢铁企业的专家认为,2006年我国钢铁工业呈现以下特点:钢铁生产增幅回落、供求关系基本平衡,钢材进出口实现历史性转变;国内铁矿石原矿产量大幅度增加,铁矿石进口进一步增长、国内市场资源供给充足;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钢材价格呈现全面恢复性上涨,企业利润水平呈现好转态势,钢铁投资出现负增长。
专家分析预测2007年我国钢铁行业整体形势向好,表现为:2007年粗钢产量4.6亿吨,比上年增加4500万吨,增长11%左右;钢材产量(含重复材)5.05亿吨,增加5000万吨,增长11%左右;钢材进口基本稳定,钢材出口呈下降趋势;国际市场钢材价格维持高位区间运行,国内市场价格水平仍将低于国际市场;钢铁行业利润水平有望平稳回升。
专家预测,今后我国钢铁产品出口继续保持较大的规模。这一预测是建立在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大、品种齐全、质量较好的现代钢铁工业体系,我国钢铁产品物美价廉以及我国产品综合竞争力上升等基础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