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裕被指创业初期套取银行资金13亿
互联网 06-10-31 阅读数:
黄光裕及其兄长黄俊钦正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质疑:新恒基系和鹏润系的“出身”是否存在问题?黄氏兄弟作为中国民营富豪**梯队中的成员,是否存在着“原罪”?
尽管自国美电器迅速扩张以来,这样的疑问就时断时续,黄光裕**桶金的“原罪说”也一直在坊间流传,但没有一次来得这样猛烈。黄氏兄弟的成功更多地被外界认为是建立在个人的能力、努力以及或多或少的运气之上,现在他们需要回答多年前的一些银行资金来源及去向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将触及其庞大财富帝国的根基。
黄俊钦日前对外界表示,新恒基系并未被公安部查封资产,他本人也并不知晓立案调查一事,至于新恒基系的高层被捕一说,黄俊钦也予以了否认。黄俊钦的说法目前很难得到核实,本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即使在新恒基系及国美内部,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也颇有分歧,更多的国美人士不愿对这一事件做出任何表态。据知情人士透露,自牛忠光事发后,京城地产界有不少高层都被有关部门问过话,黄氏兄弟的新恒基系及鹏润系广泛涉足地产生意,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也属正常。
虽然目前还无法确知黄光裕兄弟与原北京中行行长、中国银行(3.28,0.02,0.61%)董事牛忠光一案牵扯有多深,但市场显然已经做出了反应:黄光裕旗下的S中关村(4.28,-0.19,-4.25%)(000931)昨日盘中一度跌停,**终以4.47元/股收盘,跌幅达到6.49%;国美电器(0493.HK)则因昨日香港假期而暂时未受这一消息的波及。
涉及中行北京分行案
据了解,引发对黄氏兄弟“原罪”质疑浪潮的正是牛忠光的被捕,作为中国银行(601988)北京分行案的主角,牛忠光于今年国庆前被公安机关带走,随后牵扯出上世纪90年代末牛忠光任中行北京分行行长时与新恒基系及黄氏兄弟之间的巨额贷款一事,这些贷款被有关方面认为涉嫌违规或违法。
现年62岁的牛忠光在金融界历练长达40年,曾任中国银行北京分行信贷处副处长、处长、副行长、行长,中国银行董事,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北京办事处筹备组组长,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退休后又在2002-2004年担任过华夏银行(4.91,0.07,1.45%)(600015)的独立董事。至2004年中国银行股份制改造启动后,开始剥离不良贷款并对中行北京分行的一些问题贷款进行核实和追究,其时牛忠光已经退休
早期地产业务的“原罪”
事实上,卷入中行北京分行违规贷款案的主要是黄俊钦和黄光裕旗下的地产业务,与国美电器并无瓜葛,但创业初期在地产业务上与银行的勾结如果成为事实,则国美电器后来的飞速扩张和发展也与此摆脱不了干系。
在2006年胡润中国房地产富豪榜上,黄俊钦以65亿元人民币位列第七,旗下的新恒基系在北京和东北拥有诸多物业,包括新恒基国际大厦(4.25,-0.05,-1.16%)、北京静安中心、沈阳新恒基中心、皇家里兹饭店、新恒基世贸饭店及沈阳新恒基大酒店等。此次新恒基方面涉及北京中行案的正是1995年开始兴建的北京静安中心。黄光裕与黄俊钦在1993年分家并各自经营鹏润系和新恒基系,北京静安中心正是新恒基早期的地产项目之一。
另一方面,黄光裕与北京中行案扯上关系的也是其早期运作的地产项目———北京鹏润家园,这也是黄光裕的**个地产项目。黄光裕独自介入地产界的时间比其兄要晚,直至1997年,北京鹏润家园项目才开始动工。
据有关方面的调查,在1997年间,黄俊钦与当时新恒基高管层之一的于星旺伪造了北京静安物业发展有限公司营业执照、董事会决议及签名,用以向中行北京分行申请贷款,贷款随后用于解决当时北京静安中心建设所急需的资金。由于当时贷款程序存在问题,黄俊钦被认为是与牛忠光合谋方才得以从中行北京分行套出约2亿元人民币的资金。至1998年,被伪造营业执照及签名的北京静安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察觉此事,黄俊钦又在牛忠光的帮助下,将贷款方变更为新恒基。
黄光裕则被指称从中行北京分行套取了更多的贷款,原因同样是地产开发业务中资金出现紧缺。在黄俊钦忙于静安中心建设并使出浑身解术筹集资金的同时,黄光裕正在苦心经营他的**个地产项目北京鹏润家园项目,并且也遇到了资金紧缺的问题。到1999年北京鹏润家园一期落成后,销售进展却异常缓慢,使得资金紧缺几乎令该项目无法完成后续的滚动开发。在这一危急时刻,黄光裕采取了虚假按揭的方式从北京分行套取资金。据称,黄光裕当时弄了大量的个人身份证向中行北京分行办理虚假按揭,得到了约3亿元的资金。而办理数额如此巨大的虚假按揭也不得不依靠中行北京分行内部人士的配合。**后,套取到的3亿元资金并未用于北京鹏润家园后续滚动开发,黄光裕将鹏润家园项目后续开发转让给了另外一方,3亿元的资金则被挪作它用。
此外,黄光裕还被认为利用一家担保公司从中行北京分行骗取了约4亿元的汽车贷款,在手法上与骗取房贷类似,到手的资金被迅速的转移用于别处,不过这4亿元汽车贷款中的2亿元目前已经归还。由此,黄氏兄弟被认为在创业初期经营地产业务时累计从中行北京分行违规获取了约13亿元的资金,在当时资金紧缺的情况下,这些贷款成为黄氏兄弟崛起的“**桶金”。
牵动鹏润地产未来业务
由于事件各方大(
5.32,-0.14,-2.56%)都保持缄默,上述说法无法得到中行北京分行案调查者的证实,因此也难以获知黄氏兄弟与公安部正在开展的调查有着怎样的牵连,发生在多年前的违法违规贷款的具体细节以及如何处理也还存在着诸多疑问,但尽管如此,黄光裕旗下的鹏润地产想要摆脱这一事件的影响似乎不太可能。
S中关村于今年7月历经多次股权转让的变更而**终纳入黄光裕旗下,通过鹏泰投资,黄光裕实际控制了S中关村,并计划将S中关村打造成为鹏润集团地产业务运作的平台,同时也是鹏润系地产业务与资本市场联结的重要纽带。
S中关村昨日盘中一度跌停,已初步说明了市场对鹏润地产业务未来发展的担忧。S中关村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鹏泰投资正积极推进S中关村的业务调整,房地产开发和建安施工业务已确立为S中关村未来的主要利润增长点。鹏润系早期地产业务牵涉中行北京分行案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人们对鹏润未来地产业务发展的预期,而作为鹏润计划中地产业务平台的S中关村也不可能完全不受影响,不过这并不会改变S中关村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定位。据悉,S中关村的股改工作目前正在按程序进行。
风光之下难掩“原罪”
地产业务实际上是黄光裕**初寄予厚望的发展方向,但外界熟知这位前首富却是因为国美电器的迅速扩张。在2001年以后,国美开始迅速扩张,速度之快令人咋舌,通过境外募资等方式,国美取得了快速扩张的资本。在国美电器取得大发展后,黄光裕还通过将持股套现等方式获取资金,即便如此,在鹏润系经营的地产业务大发展及国美门店迅速增加的同时,资金紧缺仍旧是鹏润系难以言说的痛。
国美电器采取向供货商支付短期票据,从而占用大量现金,用资金迅速周转的方式沉积资金已为家电业所熟知,而这也是其扩张速度过快导致。即使在鹏润系的地产业务上,类似的高速扩张,用紧缺的资金来维系多个项目同时运作的情况也在出现,同时运作多个地产项目也使得鹏润不得不加快资金的流转速度。
今年7月,黄光裕一边与陈晓谈永乐电器的事宜,另一边则在S中关村上与段永基博弈,并**终在拿下永乐的几天后实现了收购S中关村的夙愿。由于当时黄光裕及鹏润的地产野心尚未向外界崭露,所以如此迅速的收购多少让人有些不解。或许在今天看来,这样的扩张正符合“黄氏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