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色母粒将进入稳步发展期
互联网 06-10-31 阅读数:
中国色母粒行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经过30多年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到目前的迅猛发展,中国色母粒行业目前年产能力已达30万吨,基本能够适应塑料和化纤工业的需要。未来几年,预计中国色母粒行业将进入稳步发展阶段,朝着多功能化、高颜料含量和高技术含量方向前进。 区域特征明显 中国色母粒行业目前呈现出南强北弱、东强西弱的态势,年产能力大于1000吨的生产厂家是行业发展的支柱。国内现有色母粒生产企业250余家,其中50余家大型企业产能超过总产能的60%,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上海一带,特别是年产规模1000吨以上的大型企业主要云集在南方。这种分布也与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相同趋势。一些优秀色母粒企业可根据客户要求量身定制所需的色母粒品种,各企业又有自己的特色及专长,可基本满足国内客户需求,许多色母粒厂也能生产功能母料及塑料改性料。 国内色母粒产能按地域分布情况,广东产能**大,占总产能的41.82%;江苏、浙江、上海占33%;山东占10.62%。这几个地区占中国色母粒85%以上的产能。由此可见,东南沿海是中国色母粒行业发展的主要地区。 品种趋向多样 中国色母粒品种较全,通用型产品已完全可以满足国内塑料加工业的需求。国内色母粒品种分配情况,按颜色对色母粒品种进行分析,黑白母粒几乎占据了色母粒总产能的80%,彩色母粒只占20%,目前仍有很大部分需依赖进口。 在色母粒生产中,纤维色母粒对技术及原材料要求较高,而色母粒生产技术的产生也是缘于丙纶纤维的着色。国内纤维色母粒年产总量已达2.6吨,占色母粒总产能的10%。由此可见,色母粒这种为解决丙纶着色难题所发明的技术在塑料着色领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PET与PP纤维在中国发展较快,而PA纤维所占市场份额较少,PET、PP、PA纤维色母粒产量分布比例目前分别为68.2%、30.2%和1.6%。随着跨国公司PA项目在中国落户,中国PA色母粒研发与生产也必须迎头赶上。 随着中国工程塑料近年来的快速发展,PA、PC、氟塑料等工程塑料和特种工程塑料对色母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近日研制成功聚全氟乙丙烯色母粒,填补了国内空白,在研制过程中很好地解决了原材料选择、配方及生产工艺调整等难题,成功制备了白、黄、绿、蓝、红、橙、棕、黑全色系聚全氟乙丙烯色母粒,应用于电线电缆,电性能及力学性能指标完全符合要求。这一项目的研制成功,为中国用于工程塑料的高档色母粒的研制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