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三北防护林”到“新三北防护林”

互联网 06-10-30  阅读数:

  在我省,由于有了农田防护林的有效庇护,全省每年可增产粮食20多亿公斤。大面积成过熟林的增加又提出新的问题,即在确保农田防护林整体防护功能不下降的前提下,开展成过熟林和残次林的更新改造。   潘凌安介绍,“十一五”期间我省将更新成过熟林13.52万公顷,更新面积位列实施三北工程建设的13个省区之首。   据了解,目前我省农田防护林普遍存在树种单一的问题,“杨家将”一统天下造成病虫害高发。在此次更新改造过程中,我省除了要继续发展适合本地生长的杨树品种外,还要适当发展一些针叶和阔叶树种,如樟子松、白桦等,增加混交林比例,做到“针阔配套,乔灌结合”。管护良好的农田防护林每年增加的木材蓄积量可以达到速生丰产林的标准,采伐收益和木材加工增值效益都相当可观。像我省,“十一五”期间对农田防护林采伐收入预计就可获益171867万元。   民营资金成三北“新当家”   目前,三北防护林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资金不足。近年来,三北防护林工程所面临的资金问题主要是单位面积补助标准过低,现行的造林补助为每亩100元,而实际发生的造林费用每亩大约为300~400元。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负债搞三北成了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的一大难题。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近年来随着林业部门积极放宽政策,鼓励各行业、各部门、集体和个人投资造林,新机制的引进已使三北工程资金不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   潘凌安介绍,创新造林机制,以民营化为主发展林业经济在我省很多地方都搞得红红火火。青冈县在引入新机制方面就做出了很多尝试,当地开展的公开竞价、抵价承包、股份造林、无偿赠与等多种形式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民营造林者十分注重造林的经济效益。为此,政府部门就从生产环节到产出环节一笔笔算账。以一条7.5亩的标准农防林带为例,承包一条农防林带按20年计算,承包费大约在3000元左右,而从收益看,20年后成材林木效益为82500元,剔除购置林地、栽植、管护等支出外,每年的收益约3000多元。通过对比,群众感到栽植农防林确实效益可观,有利可图,积极性陡增。   由于近年来木材市场价格高启,很多投资者看好林业的长期收益。据了解,近几年我省三北防护林工程80%的造林资金都来自社会投资。可以说,社会资金的介入不仅给三北工程救了急,同时也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打造有用、有趣、有深度的建材行业微信大号!精选影响您财富的重磅资讯、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经营观点与商业智慧! 九正建材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wwjc001cn) 已然成为几十万建材BOSS的选择,您选择对了吗?(悄悄告诉你,回复“手机”,来就告诉你一个高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