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案成功 新国美会成为垄断者吗?
互联网 06-10-30 阅读数:
主持人:《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孙冰
嘉宾:
王晓晔《反垄断法》起草小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经济法室主任
卢东斌并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
姜风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秘书长
《中国经济周刊》:**近国美和永乐的合并案引发了很多对“垄断”思考和争论,特别是在反垄断法即将出台的时候,您认为国美和永乐的合并会构成垄断吗?
姜风:那是肯定会构成垄断的。国美和永乐的合并是一种集中,越来越集中慢慢就会形成垄断。而且国美更多的是在一、二级市场、主要市场的垄断,比如上海。虽然全国角度上看,并没有垄断,但局部的垄断已经很明显了。
卢东斌:我觉得比较难。只能说国美的一些垄断行为已经出现了,但是造成垄断局面是很不容易的。除了国美以外,还是苏宁、大中等很多家电零售商,还有一些综合性的卖场,国美要想把这些都排挤掉也是不太容易的。
其次,垄断比较复杂,其中**为复杂的就是市场的界定上,比如在什么范围内算是垄断,这个很难讲。
王晓晔:国美和永乐的合并其实并不导致市场垄断,在全国还存在和苏宁的竞争,以及其他销售商的竞争,可能很难导致一个市场支配地位。对于供货商来说,还可以选择其他的渠道,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市场的竞争性还是比较强的。
无论国美,还是苏宁,国外都应该叫做辛迪加,是各个家电企业联合销售的一个机构。
《中国经济周刊》:国美加永乐只占我国家电零售市场不到15%的份额,并不明显地看出是垄断,但市场已经有一些垄断的迹象,这是为什么?而且在个别地区,比如上海,国美和永乐的市场份额可能要达到80%以上,您如何看待这种区域性的垄断?
姜风:尽管国美加上永乐后的全国市场占有率也不过15%,但是,垄断是从局部开始的,看看上海的情况就知道了,他们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80%,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垄断了。而且,如果国美再合并了大中,北京市场也占有**优势了。在中国,北京和上海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两个市场。
卢东斌:市场占有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高占有率给消费者带来很多不利的因素,价格上、质量上、服务上等等,结果老百姓不买了,别的商家自然会进入,因为上海市场不是封闭的,它是敞开的,有余地的。我认为主要还是看市场是不是接受、消费者欢不欢迎,我想上海的情况只是暂时的,不会太久。
王晓晔:按照我们现在的《反垄断法》草案,如果一家企业能够占到50%以上的份额,那么就说这家企业有市场支配地位,而这个相关市场应该是全国性的。
至于现在存在的一些排他性的交易,**销售,是和行为人的市场地位有关的。如果国美由于地位特别强,导致家电厂商和国美之间有不公平的交易现象出现,那么,我觉得这里面可能就有问题了。
《中国经济周刊》:国美和永乐的并购案也引发了人们对即将出台的《反垄断法》的一些思考和期待。主持人:《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孙冰
嘉宾:
王晓晔《反垄断法》起草小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经济法室主任
卢东斌并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
姜风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秘书长
《中国经济周刊》:**近国美和永乐的合并案引发了很多对“垄断”思考和争论,特别是在反垄断法即将出台的时候,您认为国美和永乐的合并会构成垄断吗?
姜风:那是肯定会构成垄断的。国美和永乐的合并是一种集中,越来越集中慢慢就会形成垄断。而且国美更多的是在一、二级市场、主要市场的垄断,比如上海。虽然全国角度上看,并没有垄断,但局部的垄断已经很明显了。
卢东斌:我觉得比较难。只能说国美的一些垄断行为已经出现了,但是造成垄断局面是很不容易的。除了国美以外,还是苏宁、大中等很多家电零售商,还有一些综合性的卖场,国美要想把这些都排挤掉也是不太容易的。
其次,垄断比较复杂,其中**为复杂的就是市场的界定上,比如在什么范围内算是垄断,这个很难讲。
王晓晔:国美和永乐的合并其实并不导致市场垄断,在全国还存在和苏宁的竞争,以及其他销售商的竞争,可能很难导致一个市场支配地位。对于供货商来说,还可以选择其他的渠道,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市场的竞争性还是比较强的。
无论国美,还是苏宁,国外都应该叫做辛迪加,是各个家电企业联合销售的一个机构。
《中国经济周刊》:国美加永乐只占我国家电零售市场不到15%的份额,并不明显地看出是垄断,但市场已经有一些垄断的迹象,这是为什么?而且在个别地区,比如上海,国美和永乐的市场份额可能要达到80%以上,您如何看待这种区域性的垄断?
姜风:尽管国美加上永乐后的全国市场占有率也不过15%,但是,垄断是从局部开始的,看看上海的情况就知道了,他们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80%,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垄断了。而且,如果国美再合并了大中,北京市场也占有**优势了。在中国,北京和上海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两个市场。
卢东斌:市场占有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高占有率给消费者带来很多不利的因素,价格上、质量上、服务上等等,结果老百姓不买了,别的商家自然会进入,因为上海市场不是封闭的,它是敞开的,有余地的。我认为主要还是看市场是不是接受、消费者欢不欢迎,我想上海的情况只是暂时的,不会太久。
王晓晔:按照我们现在的《反垄断法》草案,如果一家企业能够占到50%以上的份额,那么就说这家企业有市场支配地位,而这个相关市场应该是全国性的。
至于现在存在的一些排他性的交易,**销售,是和行为人的市场地位有关的。如果国美由于地位特别强,导致家电厂商和国美之间有不公平的交易现象出现,那么,我觉得这里面可能就有问题了。
《中国经济周刊》:国美和永乐的并购案也引发了人们对即将出台的《反垄断法》的一些思考和期待。
但是,如果供应商觉得交易条件不公平的话,可以选择其他渠道。比如,如果国美在上海市场搞垄断行为,那么其他零售商去上海发展不就很有前景了嘛。
《中国经济周刊》:国美和永乐的合并将会给消费者带来什么?
姜风: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短期消费者会得到一定的实惠。零售商实力增强之后,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多优势,所以会通过降价等方式来挤压其他零售商,这就让消费者有可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家电。但是从长期来看,消费者还能不能得到实惠呢,我对此抱怀疑态度。
卢东斌:降价和涨价的可能都是有的,但是一开始的时候,为了得到消费者的拥护,可能会降价,因为一开始联合营销和销售的时候,成本会下降,这完全有可能。
王晓晔:国美降价,尽可能多地给消费者带来利益,那是因为它存在和苏宁等其他零售商的竞争,特别希望通过这样的低价,把“苏宁”们打败。但是如果将来它的份额特别大,它会并不在乎降价不降价。
《中国经济周刊》:原来是国美、苏宁和永乐三分天下,现在是两强争霸,那么将来会不会出现国美一家独大,甚至一统天下的局面?您如何预测未来的中国家电零售市场的格局?
姜风:将来家电零售行业会不会出现国美一家独大的局面,这个很难说,主要还是看国美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外在环境的变化。
我们要考虑到,国美的对手并不只是国内的零售商,国际上的零售业巨头是更大的威胁,国美能轻易战胜它们吗?还有政府的政策会不会出现变化,这都是无法预测的。
但是,国美必须改变它对家电制造商的态度,否则总有一天家电供应商会寻求别的销售渠道。现在其他行业的零售巨头也开始涉足家电零售,如零售建材的百安居,现在不就是已经开始销售白色家电了吗。
所以,国美能否发展壮大,既要看国美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也要看它是否能更好的和家电供应商合作,其实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是互需互惠的关系,我希望这个行业内有更多的合作,少一些摩擦,少一些恶性的竞争,这样才是有利于家电业长远的发展。
卢东斌:现在国外的商家,比如家乐福、沃尔玛才是真正可怕的,他们的实力很强,现在的流通市场上,这样大的渠道商我们还没有,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的程度和规模,应该有这样强强联合出来的大巨头。
我们现在的供应商真正应该担心的不是国内的零售商,而是国外的零售商,他们可是“不讲理”的。
我是主张这个市场上应该形成一个寡头垄断,这是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要求的。
王晓晔:将来垄断化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但垄断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