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内新建房产大多位于新城圈
互联网 06-10-30 阅读数:
从今年到2010年,常住人口210万的苏州市区,将建设各类住房2100万平米,28.8万套,其中新城圈建设各类住房1890万平方米。苏州市建设局、规划局、国土资源局、房产管理局、土地储备中心联合制定并经市政府通过的《苏州市住房建设规划(2006-2010年)》确定了以上数据。据悉,这一规划,是全省首部通过批准的住房建设规划。五年需要住房2100万平米这一规划的规划区为苏州市市区行政辖区,重点为苏州市市区辖区范围内国有土地上的住房建设,规划期限为2006年至2010年。规划披露,到去年底,苏州市区住房总建筑面积为4496.74万平米,其中私有(自有)住房3988.23万平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2001年的25.46平米增加到2005年的31.75平米,住房成套率从2001年的79.45%%提高到2005年的91.31%%,户均成套率达到0.87。苏州市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根据苏州市市区“十一五”期间的城镇住房需求、本地户籍城镇居民住房需求、外来常住人口的住房需求和被动拆迁需求估算,到2010年,苏州市区共需住房建筑面积2100万平米。规划期内将建住房28.8万套这一规划以住房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为原则,重点推进政府工作重心向住房保障工作转变,住房建设由注重规模、数量向注重质量和功能提升。与需求相吻合,规划期内,苏州市区将共建设各类住房2100万平米,28.8万套。其中市场型商品住房1148万平米,11.67万套,政策保障性住房952万平米,17.13万套。政策保障性住房中,定销商品房和其它动迁房530万平米,7.57万套;租赁型中低收入家庭住房109万平米,1.8万套;销售型中低收入家庭住房139万平米,2.3万套;集宿房160万平米,约5万套;廉租住房14万平米,4667套。规划期末,市区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将达35平米,住房成套率超过95%%,户均住房成套率达到1,**低收入家庭人均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不低于14平米,保障面达到100%%。新建房产大多位于新城圈从规划公布的数据看,五年内新建房产大多位于新城圈。这个新城圈包括高新区中心居住板块、浒通居住板块、科技城居住板块、双湖居住板块、湖东居住板块、胜浦居住板块、唯亭居住板块、平相居住板块、相城区北部居住板块、阳澄湖沿线居住板块、吴中居住板块、越溪居住板块、石湖居住板块、木渎古镇居住板块、太湖沿线居住板块、郭巷居住板块、车坊居住板块等十七个重点建设板块,规划期内共建设各类住房1890万平米。此外,位于城市中心的核心圈,包括老城西部、老城南部、老城东部三个居住板块,规划期内将建设各类住房210万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