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市场替代进口和淘汰落后趋势 ]

互联网 06-10-29  阅读数:

 

  一、关于进一步扩大顶替进口开拓市场的问题

  今年上半年我国虽然是钢材的净出口国,但进口钢材的数量仍然不少。上半年进口钢材941万吨,用汇95.1790亿美元,平均进口到岸单价1011.32美元/吨,比去年同期的978.86美元/吨,增 加了32.46美元/吨,增长3.3%,主要是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增加。

  板带材进口790万吨,其中冷轧薄卷236万吨(其中普通材206万吨),占国内市场份额18.29%(其中卷材197万吨,占国内冷轧卷市场份额的28.26%)。镀层板带进口222万吨,占国内市场份额高达32.02%;中厚、特厚板带进口157万吨(其中普通62万吨),其中中厚板卷109万吨;长材进口还有73万吨(主要是线材34万吨,棒材17万吨,大型材16万吨)。以上数据说明,冷轧板卷和镀层板卷的顶替进口空间仍然很大,其他品种钢材也还有一定的空间。但这些品种较大部分是高附加值的,其中不锈板带113.12万吨,平均单从头1885.5美元/吨;合金钢板带41.3万吨,平均单价1091.6美元/吨;不锈棒线材4.97万吨,平均单价2873.55美元/吨;合金棒线材8.82万吨,平均1340.70美元/吨。总之,按上半年情况,全年进口钢材仍将高达1900万吨。我国在世界上仍然是进口钢材数量较多的国家。

  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钢材1709万吨,扣除进口后为净出口钢材768万吨,但再扩大出口有不少困难。我们应该在替代进口上下功夫,在高附加值产品领域与进口钢材展开竞争。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扩大国内市场减轻国内资源量上升的压力。这关键是要进一步努力提高品种质量,价格上我们是有竞争力的。

  今年上半年日本向我出口钢材309万吨,占我国进口钢材的32.83%,平均单价1008.23美元/吨。其中,普通中厚板、特厚板合计向我出口39.76万吨,占我国该品种进口总量的64.3%,平均单价为599.14美元/吨;而我国向日本出口10.86万吨,平均单价为414.12美元/吨,差185美元/吨,低30.8%。日本向我出口普通冷轧薄板卷42.61万吨,占我国进口该品种的总量的20.7%,平均单价为560.34美元/吨,我国向日本以外其他国家出口该品种的总量是69.61万吨,平均单位为492.50美元/吨,但没有向日本出口。其他钢材品种日本向我出口的都是高附加值产品,如镀锌板向我出83.29出万吨,占我国进口该品种的50%,平均单价为777.57美元/吨;彩涂镀1.68万吨,占我国进口该品种总量的10%,平均单价为1260.53美元/吨;取向硅钢6.15万吨,占50.1%,平均单价为2871.4美元/吨;无取向硅钢15.85万吨,占45%,平均单价为749.4美元/吨;不锈板带16万吨,占14.15%,平均单价为3101.45美元/吨;线材9.87万吨,占29%,平均单价为960.4美元/吨;焊管3.24万吨,占22.64%,平均单价为1779.85美元/吨;向我出口钢坯9.3万吨,占43.7%,平均单价为529.18美元/吨。

  今年上半年,其他向我出口钢材的国家和地区依次如下:我国台湾省196.73万吨,占我进口总量的20.9%,平均单价为858.17美元/吨;韩国194.99万吨,占20.9%,平均单价为858.17美元/吨;韩国194.99万吨,占20.7%,平均单价为958.96美元/吨;欧盟63.8万吨,占6.78%,平均单价为2342.6美元/吨(主要是无缝管13.9万吨,占我进口的38%,平均单价为4073.56美元/吨;不锈钢板带11.54万吨,平均单价为2342美元/吨);俄罗斯36.81万吨,占3.91%,平均单价为658.38美元/吨。

  总之可以看出,我们如果不在品种质量上下功夫,再进一步降低进口是很困难的,而且我们的效益也上不去。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钢坯收汇105.57亿美元,进口材坯用汇97.18亿美元,实现了顺差8.38亿美元,但代价是我国多出口1109万吨钢,平均才折合75.56美元/吨,还不够我国每吨钢消耗铁矿石的费用。今后在生产能力供大于求的形势下,谁有品种质量谁就有市场。

  二、关于通过市场竞争加快淘汰落后和改善营销工作的问题

  罗冰生同志的报告中讲了6月下旬以来普通钢材市场价格下滑的原因主要是5、6两个月钢和钢材产量增长过快。一季度钢的平均日产量只有103.54万吨,二季度钢的平均日产量高达118.07万吨,分别相当于年产3.78亿吨和4.31亿吨钢水平。虽然二季度净出口钢比一季度多,但日产钢扣除净出口后,二季度平均国内钢的日均资源量为108.94万吨,比一季度的100.46万吨每日多8.48万吨,增长8.44%,仍然是偏高的。

  2005年我国净出口钢12.3万吨,改变了我国长期净进口钢的历史。“十五”期间我国共净进口钢9252万吨,平均每年净进口钢1850万吨,今年上半年净出口钢1109万吨,相当于年净出口2236万吨水平。从总量上说,即从国内供求总量看,不考虑扩大国外市场,则应该说我们已从“十五”期间的总体钢生产能力不足转到总体钢的生产能力过剩。但这种过剩是包括落后产能在内的过剩,是先进淘汰落后所需要的一定程度的过剩。

  6月份非会员钢铁企业(多数是年产100万吨以下的小企业)产钢835万吨,平均日产27.8万吨,相当于年产1.0160亿吨水平,已占全国产钢的22.8%,今年上半年中钢协会员企业产钢增长15.8%,小钢铁企业增长29.6%。6月份热轧窄带钢生产日水平相当于年产3578万吨水平,而今年1月份的生产水平已降到年产1269万吨水平,本来已淘汰的又恢复起来。

  6月份全国平均日产钢122.06万吨,相当于年产4.455亿吨水平;当月出口钢材443万吨,是年出口5390万吨的水平;当月出口钢坯104万吨,是年出口1265万吨水平;当月净出口钢393.6万吨,相当于年净出口4790万吨水平,这些显然都是不可能持久的。

  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会适当回落,钢的消费增长速度也会随之适度回落,在钢材价格适当回落的情况下,钢产量上升的势头也会适当回落。市场机制的作用会使钢材价格按照不同品种的供求平衡关系找到一个新的相对适当的价位。我国特殊钢市场比普通钢市场波动小,相对稳定。今年4、5月份特别是6月上旬普钢价格大涨时他们没有大涨,7月份普钢价格回落时他们也没有回落。这就是因为特钢的产需增长适度,没有增产过快的问题;还有就是特钢的产业集中度比普钢高,大企业的市场控制力强。

  对当前市场形势的把握,一要看到产能释放过快,需要通过市场手段,靠竞争淘汰落后,使产量不再快速上升;二要钢厂主动采取措施稳定用户和销售商对市场预期的过度恐慌心理,要在供需情况多变的形势下,钢厂与用户和经销商寻求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的价格机制,让经销商在获利和风险共担的情况下,努力卖个好价钱。

  现在我们已进入信息化时代,钢铁市场的供求信息(含国际市场)每天都在通过网络媒体迅速传播。大家都可以从供求关系上分析市场走势,要自己分析判断,自己动脑子,不要盲目跟风;今后可能发生的问题现在没出现就不能恐慌。总之,让市场减少大的波动是供需双方的共同利益所在。

  当前我国钢材贸易商多达15万余家(据流通协会估计),每家平均多存100吨钢材,全国合计就是1500万吨,反之如果每家减少100吨钢材,合计就减少1500万吨。经销商的库存稳定与否对市场当月资源量的多少影响很大。中国钢材市场的这个特点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因此,我们必须面对现实,认真研究、改进销售工作,建立有利于市场稳定的定价机制,实现双赢,规范的市场营销机制,这方面的主动权在钢铁企业手中。我们要把它当作一个大事抓好,包括整顿经销商和代理商队伍,淘汰那些投机性大、不规范、不稳定的经销商和代理商,形成规范有序的战略合作关系的营销体系。(来源:中国行业咨询网)    报告在线

打造有用、有趣、有深度的建材行业微信大号!精选影响您财富的重磅资讯、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经营观点与商业智慧! 九正建材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wwjc001cn) 已然成为几十万建材BOSS的选择,您选择对了吗?(悄悄告诉你,回复“手机”,来就告诉你一个高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