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寺镇板材业:星星之火已燎原
互联网 06-10-23 阅读数:
一个乡镇,一个产业,一年实现产值2.5亿元。商水县白寺镇的板材加工业,从10年前的一两家企业,到现在的426家企业,板材加工业的星星之火,在白寺镇已成燎原之势。
白寺镇北岳村是板材加工企业相对集中的村子。现在,这个村已有板材加工企业145家,年产值1.2亿元,利税144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3500元。然而,几年前,北岳村却是一个典型的穷村,群众是粮食吃不完,兜里没有钱。
1998年,是白寺镇确定的“乡镇企业发展年”。为了给乡亲们找个生财的门路,北岳村党支部书记周合松决定自己办个厂试试。在远赴河北、山东、广东等省考察之后,周合松当年就投资25万元建起了北岳村**家板材加工厂。当地丰富的杨木资源,相对低廉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好的市场行情,让本来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办厂的周合松获得了出乎意料的可观经济效益,生意越做越大。
北岳村农民周大永、周建设、周力恒等是周合松板材加工厂的**批工人,也是板材加工业的**批跟进者。在周合松的板材加工厂里干了一年多,他们对这个行业的情况慢慢熟悉了。原料从哪进,成品往哪销,市场会咋变,他们心里有了谱。要想挣大钱,还得自己干。离开周合松的厂子,几个人相继建成自己的加工厂。短短两三年,周大永等人也富了起来。
靳庄村的杜海阔原来在北岳村的板材加工厂打工。看到北岳村的板材厂一家家建了起来,杜海阔也跃跃欲试。而对于这个外村人,北岳人似乎有所保留。他向北岳人请教,这个行业利润咋样?北岳人总是说,一般吧,也就是挣个辛苦钱。事实上,那个时候,板材业利润相当可观。杜海阔当然也不相信,要真不挣钱,你们村咋一家接一家地开?2002年,几经犹豫,杜海阔也拿出五六万块钱建起了自己的厂子,结果那一年他净赚了两三万。此后,靳庄村的板材加工企业也一家接一家地建起来。如今已发展到53家。
面对渐成燎原之势的板材业发展现状,镇党委杨书记既感到欣慰,也觉得遗憾。欣慰的是群众毕竟靠这个产业富起来了。遗憾的是,大多数板材企业生产的还是中间产品,不能直接应用于家具生产和居室装修,更为可观的利润都被外地的下游企业挣去了。要上深加工项目,投资额一般在千万元以上,本地加工企业又承受不了。杨书记告诉记者,现在镇里正积极想办法,争取通过招商引资上几个这样的项目,来提升板材产业的发展档次。白寺,板材业还将更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