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进入后寡头时代 末位淘汰步伐加快

互联网 06-10-20  阅读数:

——飞利浦手机业务卖给CEC,手机行业末位淘汰步伐加快

    10月12日下午,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以下简称飞利浦)突然宣布将其全球手机业务转让给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CEC)。这是继爱立信剥离手机业务与索尼成立合资公司、阿尔卡特出售手机业务予TCL、西门子转让手机业务给明基之后,第四家剥离手机业务的欧洲公司。至此,作为GSM手机发源地的欧洲,其全球性的手机品牌已经只剩下诺基亚与萨基姆两家仅存的公司。而**近萨基姆也传出可能出售给摩托罗拉或者LG,甚至中国波导的流言。不过作为全球少数几家GSM手机专利拥有公司之一,飞利浦这次并没有向CEC转让GSM手机专利。

    拨开迷雾,大鱼吃小鱼的产业规律显现

    谈及放弃手机业务的原因,飞利浦消费电子(中国)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郭立为表示:一是由于其手机业务不能做到规模效应,因而作出战略调整。二是3G时代即将到来,要保住市场份额需要更大投入,但飞利浦的消费电子领域的重点是其它产品。目前,手机市场的竞争是异常激烈,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和索尼爱立信等厂商的市场份额都在不断扩大,品牌和成本优势也非常突出。2000年至2001年,诺基亚与摩托罗拉各持有中国手机30%的市场份额,稳居**集团军;而名列第三位的西门子手机在中国市场份额虽然高达13%,但是日子并不好过。而三星、索尼爱立信、联想、波导等厂商都虎视眈眈,希望能够取而代之。

    在手机行业的“游戏”中,只有能够位列前2名的企业才能稳固经营。察看历年手机行业位列3~10位的名单,每年的排序是不稳定的。各家的名次升升降降,而跌出前10位的代价可能就是永远从手机市场消失。稍稍回顾一下,从手机市场消失的名字有:爱立信、索尼、东芝、唯开、松下、东方龙、三菱、三洋、大唐、科健、熊猫、紫光UNIS、厦华、南方高科、浪潮、迪比特、数源、奥盛、托普等等。其中有些品牌以另外的名义重返市场,如索尼和爱立信组成的索爱,或如厦华变成了今天的联想,但是更多的品牌则是永远消失在机海中。

    难怪飞利浦郭立为认为,“飞利浦手机业务虽然盈利,但要确保做到市场前两位,我们就必须投入巨额资金。”但是飞利浦看到,即使投入巨额资金**终也难以与诺基亚、摩托罗拉匹敌,因此选择卖掉是更现实的办法。“现在要是不卖,以后更难出手。”一位国内手机厂商的老总这样评价。对比之下,排在手机行业头位的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总裁高端彬得意地宣称:“摩托罗拉在全球有25000名的研发人员,到目前为止投入了约37亿美元的研发经费”,而这样的产业规模、技术积累,其他厂商显然很难超越。

    从韩国的经验也可以看出,虽然韩国从事手机设计、制造的公司众多,**终也只有三星、LG能够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在世界各地都上演着自然界**基本的一出戏:“大鱼吃小鱼”。也正是在这种以大欺小的博弈中,手机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资本品牌技术,是未来博弈的关键

    波导刚刚进入手机行业的时机是1999年,依靠寻呼机赚到的近8亿元,再加上获发GSM手机牌照,波导开始转轨生产手机。此时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西门子、飞利浦等世界手机业五巨头都已经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并在中国设立制造基地,不可能与波导在中国合作。

 波导从当时全球排名第六位的法国萨基姆公司,获得了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对后来波导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到了今天,手机的入门门槛已经降低,有人说有几百万元就能做手机。

    成立于2006年6月的深爱移动,是手机行业的后来者,但手笔却很大:总投资为1亿美元,其手机生产基地分两期在东莞落成,产能可以达到每年500万台。据深爱移动助理总经理陈敏透露,除东莞生产基地外,公司还有意在长沙斥巨资打造手机生产工业园区。深爱无疑是看到了要立足手机行业的关键问题:要想不被吃掉,就要快速长大。当然,手机行业的一大霸主诺基亚的远见也是有目共睹的,就是在目前市场**的情况下,诺基亚还在大刀阔斧地对其首信东莞分公司进行大规模的增资,以改善技术、增加产量。

    而近年之所以频频发生中国手机企业收购外资公司手机业务,根本原因在于国内企业希望能够借助海外的资本、品牌、技术来快速武装自己,从而在下一轮竞争中,以更大的磅数压倒对手。尽管大家心里都清楚,兼并海外手机企业有些像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正副作用同样很大。对此,创维移动总裁乐业生评论说:“中国企业在收购外资公司的时候,尤其应该注意文化差异以及管理巨大差别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现在我们怕的不是不能收购人家,而是怕给人家‘玩’了。”

    如果再做一个横向对比,你会发现手机产业与PC、电视行业何其类似,**开始是乱哄哄的五代十国时期,经过一番征战后,**终将进入一个屈指可数的后寡头时代。这也是手机行业即将进化的阶段。虽然现在还是数十品牌纷争天下的形势,但战国末期的号角已经吹响。

    国产手机厂商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手机产业格局5年巨变

    2001:爱立信和索尼合资成立索爱

    2001年是全球手机行业的一个分水岭。这一年发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索尼爱立信成立。从2001年初开始,爱立信开始遭遇连续7个季度、近两年时间亏损总额达400亿瑞典克朗(47亿美元)。而在中国市场,爱立信也已经不复昔日霸主的威风,手机市场占有率跌出前十名。而索尼手机业务也面临存亡之秋,虽然贵为全球消费性电子巨擘,但市场始终局限于日本国内,全球市场占有率甚低。2001年,索尼与爱立信双方决定各出资50%,成立索尼爱立信。当时索尼社长安藤国威表示,这样的合作,希望能结合爱立信移动电信技术优势,以及索尼在消费性电子及内容产业的长处。

    成立之初,合资双方原本乐观地以为索爱在成立的**年即可出现盈利,实际上在成立后第二季度索爱出现盈利后,随即进入长达5个季度的亏损,**根本的原因在于,整合所需成本及时间超过双方母公司的想象,此段期间甚至传出双方欲拆伙消息。索尼及爱立信于2003年再次分别投资3亿美元,以延续这项合作。索尼爱立信掌舵人井原胜美运用“聚焦”策略并开始奏效,索尼爱立信于2003年第三季度开始盈利,延续至今。这也是到目前为止手机企业合并**成功的案例。

    2004:阿尔卡特与TCL组建T&A

    2002年,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错失了彩屏时代,在2003年推出的手机(OT535/735)又因相对落后引起销量不振。2004年初阿尔卡特新总裁狄加上任并没有挽回败局,转而决定将其手机部门出售以寻找出路。是年TCL在万明坚的带领下爬上国产手机**的位置,感觉非常良好。2004年4月26日,阿尔卡特公司和TCL签订协议,组建“TCL和阿尔卡特”手机合资公司(简称T&A)。其中,TCL通讯方面出资5500万欧元,占新公司55%股份,控股新公司;阿尔卡特将投入价值4500万欧元的现金和其手机业务,占有45%股份。可惜T&A公司自2004年9月开始运营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05年5月,TCL通讯科技通过股票互换方式,增发已发行股份5%左右的股票,收购了阿尔卡特所持有T&A的45%的股份。至此双方恩断义绝,阿尔卡特还收回了原来给予TCL通讯的与手机业务有关的专利许可。

    2005:西门子手机业务转手明基

    2005年6月7日,明基正式宣布收购德国西门子全球手机业务。对此交易,西门子不但允许明基继续使用其品牌,转让相关技术专利、工厂、员工,还提供3亿欧元的援助,帮助明基发展手机业务。2005年10月,明基兼并西门子手机业务的新公司正式开始运作,仅仅1年,2006年9月28日,明基因为无法负担巨亏,将德国、荷兰的手机子公司申请破产。这一惊人举动导致德国公司3000人面临失业,从而激起工会会员的愤怒反应。他们还指责西门子在处置亏损业务的同时,推卸掉了对员工的责任。

    2005:松下放弃2G三菱撤出中国

    2005年12月,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上没能在GSM手机市场占据稳固的位置,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宣布将停止为海外的市场生产2G手机,并裁员1400人。2006年2月,日本三菱移动宣布裁撤公司位于中国的手机部门,并退出手机市场。其位于杭州的工厂也面临关闭。2006年7月,韩国唯开手机因为资金链断裂,黯然退出中国市场。4名在华韩裔高管全部失踪。据悉,唯开公司在华涉嫌骗贷数十亿元,欠供应商、经销商数亿元货款的案件仍在调查中。

    2006:飞利浦出售手机业务予CEC

    2006年10月12日,飞利浦突然宣布出售手机业务给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CEC)。CEC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目前,拥有13家控股上市公司、36家控参股公司、20家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金58.8亿元,资产总额523亿元。其2005年的销售额为533.8亿元。旗下的夏新、桑达都是重要的手机制造商,收购飞利浦手机的目的众说纷纭,而收购动用的资金数量目前仍处于保密阶段。

打造有用、有趣、有深度的建材行业微信大号!精选影响您财富的重磅资讯、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经营观点与商业智慧! 九正建材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wwjc001cn) 已然成为几十万建材BOSS的选择,您选择对了吗?(悄悄告诉你,回复“手机”,来就告诉你一个高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