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当阳峪古陶瓷更璀璨
互联网 06-10-20 阅读数:
30多名古陶瓷研究专家和爱好者会聚我市,对当阳峪古陶瓷进行考察后,认为当阳峪古陶瓷在我国古陶瓷发展史上占据重要位置,应加强研究和保护——
当阳峪古陶瓷是我国古陶瓷的璀璨之花
9月23日至24日,来自我省的30多位古陶瓷研究专家和爱好者会聚我市,对当阳峪古陶瓷进行深入的研讨。他们认为,当阳峪古陶瓷是我国古陶瓷的璀璨之花,当阳峪窑应与国内五大名窑齐名。
这次当阳峪古陶瓷研讨会是由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古玩业商会当阳峪古陶瓷研究会和焦作市收藏家协会联合举办的。
中华当阳峪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张永福通过潜心研究发现,当阳峪古陶瓷在古代不仅通过陆上运输,而且通过水上运输运往全国各地。
中华当阳峪古陶瓷研究会研究员李庆洲通过研究认为,当阳峪古陶瓷烧制时间长、规模大、精品多,许多专家把当阳峪古陶瓷当做定窑出的陶瓷,奉为古陶瓷难得的上品。当阳峪窑系是既烧民间用品也烧宫廷用瓷的重要窑系。
省古陶瓷研究会常务理事、商丘市收藏协会名誉会长赵启钟认为,当阳峪古陶瓷品种多,艺术价值高,在宋代古陶瓷发展中地位十分重要,与五大名窑比毫不逊色,应加大研究,把当阳峪古陶瓷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省古陶瓷研究会常务理事原雪辉认为,在豫西北太行山南麓700多公里浅表山区的沟壑中,有一个庞大的古陶瓷窑群,当阳峪窑是整个窑群的中心。该窑群的烧制年代可追溯至唐代,北宋时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当时沿太行山下,以当阳峪为中心向东、西、南三个方向250余平方公里有大小窑场上千余座,生产着不同种类、形式各异的陶瓷产品,形成了北宋时期规模**大的陶瓷生产区,其陶瓷制作工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专家们通过研讨后一致认为,当阳峪古陶瓷集众家之长,个别方面具百家之精华。目前国内外古陶瓷界对当阳峪古陶瓷研究十分关注,加大当阳峪古陶瓷的研究势在必行,建议每年召开一次研讨会,邀请国内**专家参加,编印有关当阳峪古陶瓷研讨的报刊,发行到专家、院校,进一步扩大影响。
当天下午,专家们到市博物馆参观了当阳峪古陶瓷精品展。当数百件当阳峪完整器和瓷片展示在大家面前时,人们都被当阳峪陶瓷所折服。在当阳峪发现的瓷片之中,有定窑风格之白瓷,汝窑风格之青瓷,钧窑风格之陶器,官窑风格之薄胎细瓷,开片青瓷,紫口铁足之青釉瓷,都在收藏家收藏的当阳峪瓷片、瓷器中找到了实物证实,这说明当时当阳峪制瓷技艺已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加强对当阳峪瓷窑的保护刻不容缓
9月24日,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到当阳峪窑遗址进行实地考察。
大家**来到博爱县柏山窑窑址进行考察。在柏山方圆5公里的区域,有众多当阳峪古窑址,保存完好,跨度从唐代延续到明清时期,曾出土大量的绞彩。在中站区西王封窑址中,大家了解到该窑址曾发现具绚烂艺术风格的褐地剔白花红绿彩加黑开光的大盖缸以及色彩亮丽、风格明快的绞化妆土。**后,大家来到位于修武县西村乡阳峪村的当阳峪瓷窑遗址,这是一处宋代古陶瓷遗址,去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发现保存完整的古陶窑炉6座、作坊7处,出土了一批完整的陶瓷器。其中,所出土的酱釉瓷器胎体细白轻薄,釉面发亮,堪称当时制瓷精品。
当阳峪瓷窑遗址现存的宋崇宁四年(1105年)《德应候百灵翁之庙记碑》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碑文详述了当时当阳峪瓷业之兴旺,有巧匠百余家,从业者万余人,反映了当年当阳峪瓷艺精巧、品质之高。该碑是目前我国现存的古代三块窑神碑之一(另两块在陕西耀州、江西景德镇)。
通过考察,专家们对当阳峪窑群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认为这些古窑址十分珍贵,应进一步加大对当阳峪窑址的保护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