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瓷皇后”深圳亮相
互联网 06-10-18 阅读数:
重现失传两百年的珐琅彩瓷工艺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制作的20件国宝珐琅彩瓷高仿品亮相深圳,从本月13日到下月3日,在雅昌艺术馆进行为期20天的展出。
珐琅彩瓷器是中国古陶瓷顶峰期的作品,胎质洁白细腻、釉面莹润如玉、色调明快艳丽,曾经为皇家独享,被世人誉为“彩瓷皇后”。据史料记载,珐琅彩瓷器是在康熙皇帝的直接授意下创烧并发展起来的。自乾隆时期以后,此烧制技术就失传了。
记者在雅昌艺术馆二楼的展示厅看到,每一件展品都色彩鲜艳、雍容华贵。参观者主要是收藏爱好者,他们在每一件展品前驻足鉴赏。据国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珐琅彩瓷器的工艺特别之处主要在其着色是依靠油来调和的,而普通的瓷器是用水。这种工艺的特殊性和珐琅瓷的皇家独享性使得这一工艺失传了两百多年。
据了解,本次在深圳进行展出的20件清代珐琅彩瓷器高仿品是国家博物馆从30万件瓷器中精选出的,均为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代表作品。其真品中之一的“珐琅彩题诗花石锦鸡双耳瓶”曾在苏富比香港拍卖会上以一亿多港币成交。这些高仿品今年6月6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然后在全国主要大城市进行巡回展出。
为了复制这些珍贵的珐琅彩瓷器,使高仿品在原料、胎质、釉料、纹饰等各方面高度保持原物的韵致,国家博物馆的专家和景德镇制瓷大师、珐琅瓷制作传人熊建军一起潜心研究了八年。整个生产过程完全采用清代传统工艺和原料,选用了**标准的坯烧成白色素胎,再选出**薄、**白细、**周正的用于烧制珐琅彩。从采石、碎石、淘泥、洗泥、踩泥、揉泥、到拉坯、修坯、吹釉、画坯、写款等几十道繁琐复杂的工序都采用古人传统的手工方式制作,终于在“瓷都”景德镇将这批高仿品复制完成。每件高仿品的制作都要经过三个月的时间,成品率不足30%。据介绍,这批珐琅彩瓷的复制成功,寻找回了失传的工艺,填补了我国现代制瓷发展的空白。
编辑;陶陶
中国建材**网 <装饰市场报>陶瓷行业欢迎业内人士投稿和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稿费从优。
新闻热线:028—83357418—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