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小筑忆旧
互联网 06-10-17 阅读数:
1933年,洞庭东山富商席氏耗巨资在今苏州图书馆新馆址兴建仿古宅院——天香小筑。它的屋宇东西合璧,分南北三进,有回廊相连,间隔成两重小院。绿色琉璃瓦盖顶,花纹马赛克地砖,细磨砖砌门洞,显得美仑美奂。院中点缀湖石花木,清雅宜人,由内院“真趣”门洞进入花园,但见全园布局以土山为主,四周湖石嶙峋,突兀峥嵘,形肖多种动物,民间又有百兽园之称。偏东的土山设置了平台,登上平台可供眺赏,全园形胜尽收眼底。山侧是一泓碧水,迂回萦曲,沿墙曲折长廊,如蛇蜿蜒,园内林木葱郁,盛夏酷暑如入清凉之国。 解放初期,这里曾经是苏州市军管会及中共苏州市委机关的所在地。作为机关中的一员,我在这里工作过近十年之久,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倍感亲切,对当时在这里所发生的故事也历历在目。 1949年12月,我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市委工作。当时,我就是在天香小筑第二进主楼的大厅里报到的。脱下学生装,穿上佩有红底黑字军管臂章的棉制服,感到分外意气风发。天香小筑的大门面向人民路,进口处是黑砖砌成的碉堡式门楼,看起来有些阴森森的。早先,在日寇侵占苏州后,这里曾经是汪伪特务头目,时任江苏省省长李士群的官邸。李士群被日本主子在上海宴请施毒后,就死在这里。苏州解放后,阴霾扫尽,日月重光,天香小筑回到了人民手中。进大门走过一段砖砌露天过道,向北转进,便是市委机关了。 部门的安置我至今记忆犹新:南面一座平房,是市委宣传部的办公室。走廊西边**进楼房,下面是市委组织部的办公室;楼上是市委文印室及档案室,室内装潢考究,落地长窗,柚木地板,四壁都是做成方格形的木板护壁,以前可能是屋主人宴居休憩之所。这间房子颇为奇特神秘,旁边有一间长方形的密室,室中北墙开有一个装有铁栅的小窗洞,可从中窥测人民路上的动静。密室的门同四面板壁浑然一体,外人很难发现。循装有彩色玻璃的楼上回廊向北,可以通到体量较大的天香小筑的第二进主楼。那里坐北朝南的三间正房,居中一间是市委常委的会议室,兼市委书记的办公室;东西两间是我们这些办公室主任秘书的办公室。因为室前是贯通三间的走廊,所以这三间主房都是落地长窗,下半截的裙板上都双面雕刻着石绿嵌地的名人法书和画作;上半截镶嵌着或正方或长方的玻璃,上面一例雕刻着正草隶篆各体具备的古典诗文。如东边一间都是方形玻璃,上有隶书的宋代朱长文《乐圃记》全文;中间一间的窗玻璃上是行草的宋秦观的《鹊桥仙?七夕》,很可以见出当时主人建屋时是如何不惜工本且花费了一番心血的。可惜的是,这些珍品在“十年动乱”中都被“造反英雄”当作四旧砸烂了。 前些年编撰《苏州市志》,方志办的张学勤曾向我核实以前是否确有这些雕饰?我十分肯定地作了回答。当时市委常委在这里会议室开会,我坐在长方形会议室北端做记录,正好面对这些窗户,有时思想开小差,就默诵这些诗文,颇觉兴味盎然。我在市委办公室工作时,历任的书记有刘中、徐步、蒋宗鲁、鲁琦、吴仲邨和吴迪人等。他们的脾性风格各异。记得“三反五反”时,书记是徐步。他原来也是文化人,性格豪爽,生就一副大嗓门。当时天香小筑主楼后面还是一片空地,散居着几户居民,小孩常在那里玩耍。徐步在靠北窗的电话间里,向江苏省委打电话,报告运动发展情况。他拉大嗓门喊叫:今天打了几只“老虎”(“三反五反”时对有贪污嫌疑的干部称之为“老虎”)。小孩无知,以为是真的老虎,就在下面学舌,一时成为市委茶余饭后的谈资。 世事沧桑,星移斗转。天香小筑及百兽园于“十年动乱”中遭受严重破坏,已变得面目全非。后来市政府在此办公,虽经修复,并扩建了一些新楼,但已难恢复旧观了。天香小筑也是近百年来苏州政治风云变幻的历史见证,抚今追昔,不胜感慨。 如今,这里将建成苏州图书馆新馆,我内心非常欣慰。又想起1998年,我参与新馆建筑设计方案的评审,**后选定的设计方案,正是因其与天香小筑的风格相协调的缘故。我们一行实地勘察,只见天香小筑门庭破败,百兽园中杂草丛生,池水干涸,一派萧瑟景象,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内心的情感真是难以名状,同时又因其包容在苏州图书馆新馆内,将得以彻底整修,重现昔日光彩而兴奋不已。 谨作小文,记其掌故以期未来,也愿借此对已将百年的苏州图书馆,在新世纪来临之际再创新猷,致以深深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