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州“十一五”将构筑大交通
互联网 06-10-16 阅读数:
交通基础设施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障。宿州市第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以交通为先导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区域综合交通体系,不断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区位优势,把宿州市打造成全省出口前沿城市和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宿州地处四省交汇,是全省离出海口**近的城市。近年来,随着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加大,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推进,宿州市南上北下、东进西出更加便利,交通区位优势日趋凸显。为适应未来五年区域经济发展和东向发展的需要,市委适时提出“构建区域综合交通体系”的战略举措,必将对加速宿州崛起进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根据交通规划,“十一五”时期,宿州市将全面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快速交通网络,着力构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一、构建“两纵两横”高速公路网,打造“连接四省会三小时快速通道”。根据省高速公路网规划方案,结合宿州市未来经济发展实际,“十一五”期间,宿州市将优先建设高速公路,建成泗许高速公路宿州段,建设徐明高速公路,并力争济祁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这样,在全市将形成合徐、徐明、连霍、泗许的“两纵两横”高速公路网。随着高速公路网的逐步完善,加之宿州市地处合肥、南京、济南、郑州四省会的中间位置,宿州市到达四省会的时间基本在3小时左右,因此,我们提出打造“连接四省会三小时快速通道”的目标,既切实可行,又将进一步提升宿州市的区位和交通优势。 二、构建“两纵两横”铁路网。随着国家和省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十一五”期间,在宿州市境内将开工建设宿淮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其中,宿淮铁路西起安徽省宿州市,东至江苏省淮安市,全长203公里,总投资30亿元,是安徽省实施东向发展的重要通道之一。目前,宿淮铁路预可性研究报告已通过审查,正上报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预计明年开工建设,工期3年。京沪高速铁路由南向北纵贯宿州市,境内全长65.25公里,在埇桥区大店镇东南2公里处设新宿州高速站,年底即将开工建设,2010年建成通车。两条铁路建成后,将大大改善宿州市区域交通状况和投资环境,对于促进宿州市经济快速发展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样,连同境内的京沪线、陇海线,“十一五”末,全市将形成“两纵两横”铁路网。 三、全面实施“村村通”工程。农村公路作为农村地区的基础性、公益性设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宿州农村公路建设将以“村村通”工程、县道升级改造工程、乡镇之间油路连接工程为实施重点,优先安排“千村百镇”和“百村十镇”的示范乡镇、示范村公路建设。到“十一五”末,基本实现行政村通水泥(油)路,县道基本达到三级以上公路标准,乡镇之间形成油路循环网络。 四、加快改造国省道路网。未来五年,宿州将实施310国道萧县段、311国道萧县段、303省道泗县东段一级公路改造工程,同时,改造国省道路网二级公路(206国道,104国道及部分省道路段)300公里。到“十一五”末,实现国省道干线公路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其中一级公路里程达100公里,将大大提升宿州干线公路网整体水平。 五、扎实推进港航建设。“十一五”期间,宿州港航建设预计完成总投资3.47亿元,重点加强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水路运输整体通航能力。实施的重点项目有:航道建设,按五级航道断面和线型,采取裁弯取直和航道疏浚的方法改造浍河航道,拓宽浚深宿州、灵璧、团结闸航槽,新建300吨级宿州、灵璧、团结闸复线船闸,改造唐河地下涵顶等设施,改造新汴河——洪泽湖西线航道,扩大通航能力。蕲县船闸扩建,规模为IV-3,闸室长120米,净宽12米,预计总投资7900万元。港口建设,继续建设蕲东港二期工程,建成2座300吨级栈桥及堆场;新建蕲县港,建设4个300吨级泊位及附属设施;改造宿州、灵璧、泗县港,以推动船舶向大吨位、标准化、快速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