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国内成品油价格可能出现“象征性”下调

互联网 06-10-11  阅读数:

国家决策部门试图走出几年来油价改革的僵局,在今年3月底的石油综合配套调价方案中已经走出一小步。 综合配套调价方案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油价小幅上涨,二是建立对部分弱势群体和公益性行业补贴的机制,三是对石油开采企业销售国产原油征收特别收益金。 石油产业链、下游消费者以及政府决策部门之间也试图借此建立一个新的平衡:解决炼油板块亏损问题,下游消费者则要为此支付更高的成本,但同时部分弱势群体和公益性行业将会得到政府的补贴,而政府从产生高额利润的石油行业上游征收特别收益金。 石油价格体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市场观察人士认为由于石油价格体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政府将长期主导这项改革,国家决策部门将保持“解决问题”式的改革思维逐步推进油改,同时也保持谨慎的调价态度。 这位人士称,政府的主要着眼点是在石油消费者的购买力和石油生产商的利润方面寻找到一个平衡。  也有专家表示,油价不应该是单纯的油价,它本身也是各方面利益平衡的工具。对国有垄断企业石油生产商的管理也存在两难选择:既要企业效力社会,又要国有企业做大做强,还不能让国有资产流失。 石油管理干部学院韩学功教授曾分析指出,由于成品油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油价即使到将来也不能完全放开。 他说,目前我国成品油市场尚未十分成熟,完全依靠分散市场自主地形成价格,势必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特别是石油作为战略性物资,维系着国民经济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成品油价格改革宜稳不宜乱,完全开放确实需要一个过程。 加入世贸所承诺的成品油市场放开,并不意味着成品油价格的放开。“加入世贸所签署的文件里头就有政府管制的价格明细表附件,其中成品油是政府指导价,这是当时的谈判定下来的问题,”韩学功说,“对外国尚不承诺放开价格,完全放开是不可能的。” 为了尝试成品油市场化改革,在低油价时期的1998年,国内成品油价格主动和国际市场挂钩,对汽油、柴油价格零售实行政府指导价。并在2000年和2001年连续两次加以改进,形成和国际成品油市场三地(新加坡、纽约和鹿特丹现货市场)价格挂钩的机制。国家制定和公布不同销售地区(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汽油、柴油价格零售中准价,中石油和中石化集团在上下5%(后调整为8%)的幅度内制定具体的零售价格。但目前除零售价格自主浮动的做法保留外,其他的实际上已经被放弃。

打造有用、有趣、有深度的建材行业微信大号!精选影响您财富的重磅资讯、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经营观点与商业智慧! 九正建材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wwjc001cn) 已然成为几十万建材BOSS的选择,您选择对了吗?(悄悄告诉你,回复“手机”,来就告诉你一个高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