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晋永:黄光裕背后的“地产男人”
互联网 06-10-10 阅读数:
准备隐退的禹晋永把手机、笔记本电脑统统扔掉,“我当时的想法是,自己已经有足够花的钱了,可以不用上班,就准备退休了。”中国世代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禹晋永对《中国新时代》说,在资本市场浸泡了多年之后,40出头的他便萌发了“退意”。
然而,仅仅与外界断绝联系一星期之后,这位原国美置业总经理突然病了。医生告诉他,“你并没有病,你萎靡不振的原因就是和外界断绝了联系。”于是蛰伏了9个月后,禹晋永再次高举着“资本地产”的大旗进入市场。
禹晋永一直被称为是中国“资本地产”的原创者,但真正令他名声大噪的,还是源于与中国首富黄光裕2005年的一段合作。
尽管二人的这段“联姻”仅仅持续了8个月的时间,但作为“国美商都”背后的真正运作者,禹晋永受到了外界的关注。“借壳上市”是资本市场的“老把戏”了,而在地产界,能够将它玩转的为数不多。至于能将它由始至终不停玩转,并上升到理论高度的,或许只有禹晋永了。
让技术为资本打工
禹晋永出身于军人世家,这一点从他的言谈中总会找到类似“发动猛攻”等军事色彩浓重的词语,或许正是受到了家庭背景的影响,1982年,在别人刚开始当兵的年龄,禹晋永就已经从部队转业了。此后,他被分配到公安局做秘书,1986年,公安系统组建保安公司,当时已做到刑警队长的禹晋永转身投入其中。
在保安公司的经营管理,让禹晋永发现了自己的经营才能,“忽然发现自己在这方面还挺有才干的。”他说,**次带领公司赚钱的那种“怦怦”心跳感觉,至今让自己记忆深刻。同时,禹晋永也发生着“渐变”——“先是有一种激烈的思想斗争,然后就很自然地产生了一种愉悦感,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
不久,禹晋永又被调任地区粮食局,几年之后,升任粮食局局长。1992年,由于感觉“在粮食局干已经不过瘾了”,禹晋永开始在一个全新的领域打拼,出任土地开发公司总经理。当时的情况是,全国各地还尚未成立“土地局”,而土地开发公司则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土地局”的角色。
在这个过程中,禹晋永开始接触地产行业。而也正是在这期间,他积累了大量的“人脉”资源,更为重要的是,**次涉足资本市场,学会了资产收购与兼并。1999年,国企改制的浪潮席卷全国。禹晋永面临着选择。36岁的禹晋永没有选择在仕途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决定彻底告别政府机关。
此时,曾经是禹晋永的客户——来自台湾凯胜集团的老板邀请他出任公司总裁,月薪15000美金。然而,仅仅一个月之后,禹晋永就发现“自己不能适应”,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太大”。于是,不想在台湾“打工”的禹晋永向凯胜集团提出,希望他们能够考虑到内地投资。
禹晋永的建议得到了响应,并投资建立了凯爱集团,即凯爱置业的前身,并开始迅速“扩张”,这一切缘于此前禹晋永积累下的丰富经验与资源,而此时,其在资本“手法”上已颇为老道。
“收购、兼并就是这样,刚开始你没有钱,但一夜之间你就是亿万富翁。所以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挣到了很多很多钱。”禹晋永这样解释他的扩张“秘诀”。正是通过这种资本运营的方式,2000年,禹晋永斩获颇丰,**让他得意的,就是“成功收购了凯爱,由小股东变成了大股东”。
控制了凯爱后,禹晋永开始在国内广泛买地,三年后,它已经是一家拥有了几十亿元的资产的“跨国企业”。然而这种“低成本扩张”的方式在禹晋永看来还是太慢,他要让凯爱与国际资本市场“对接”。
2005年底,凯爱中国网被禹晋永出售给北美证券集团,由后者保荐到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通过这次运作,我们套现了10多亿元。现在看10几个亿并不算多,但当时我们还处于原始积累初期。”禹晋永说,“每一步都成就了我们。”
将凯爱的一部分地产业务装入网络公司,并**终成功在海外上市——这与日后禹晋永对国美商都的运作,如出一辙,“让技术永远为资本打工”,也是那时的禹晋永喊出的一句口号。
禹晋永表示:“我们在运作模式上跟其它门户网站**大的不同就是采取资本运作,比如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大都是停留在技术层面上的更新和发展,而凯爱中国则是通过资本运作模式。”
“资本地产”的设计者
禹晋永与黄光裕**早的结识在2002年,当时两人在对“宁城老窖”壳资源的争夺中一直是对手,虽然**终黄光裕取得了胜利,但两年后,这两个资本市场中的“大佬”**次真正走到了一起。
2004年,黄光裕的国美电器通过借壳中国鹏润,成功登陆了香港股市,一跃成为当年的中国首富。但在禹晋永的“版本”中,他当时的“个人资产已经远远超过了黄光裕”。
随后,黄光裕找到了禹晋永,表示他们正在做一家资本地产公司,邀请他加盟,“从2004年6、7月份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深入谈这个事情,有时候彻夜地谈,谈想法。”禹晋永回忆,当时二人很容易沟通,因为“大家都在同一个平台上想这个事情。”
2004年12月份,双方组建“国美置业”,与外界盛传的禹晋永出任职业经理人的说法不一样,这位前国美置业总经理表示:“我们是采用分成的方式,而不是入股的方式。”在他看来,“这就相当于做项目,完了(项目完成后)就分账。所以谈不上职业经理人,也谈不上股份。”
禹晋永当时的心态是,没想在这个行业中做多长时间,“玩就玩一把吧。”如果有股份就会把两个人长期拴在一起,如果是职业经理人则就变成成打工的角色了,“大家都对这个项目都看好,就来组建一个公司。”
“国美置业”一系列项目的成功运作,令黄光裕头顶的“首富”光环更加闪亮。同时,也让禹晋永的“资本地产”理念大放光彩。与传统地产商,买地、卖房的“简单初级模式”不同,禹晋永将“国美置业”的运作上升到了一个更复杂的操作方式,
“传统的房地产公司就是卖房子,而国美置业并不卖房子,它将自己项目的股权拿去发售。”禹晋永解释,例如公司的注册资本是1000万元,将其中200万元的股份出卖。仅仅以每股2元的价格出售,就套现400万元,“这个房子还没动呢,我就已经把它给‘卖’了。”禹晋永微微一笑,“这就是资本的魅力。”
其实,还有**重要的一步,就是通过上市公司圈钱,“出售上市公司的股份,吸引基金;或者我们去收购一家上市公司,用上市公司负债的方式来买我们的项目。”——一个项目转来转去,依然尚在禹晋永掌中,但经过一番眼花缭乱的操作,几十亿元的现金就装进了他的口袋。
目前,很多房地产公司也学会了这样的资本运作手法,但禹晋永看来,自己才是这个模式的“设计者、领跑者”。
超过黄光裕
然而,2005年9月,合作不到一年的黄光裕与禹晋永宣布,二人正式“分手”。八个月之后,禹晋永继续高举着“资本地产”的大旗进入市场。
2006年5月,中国世代投资控股集团宣布成立,在这家注册10亿元港币的公司中,禹晋永本人的“凯爱置业”约占20%的股份,其余的股东分别为13家来自英国、新加坡、美国等地的境外基金,他们的持股均不超过10%。
“我们的整个机构设置,就和当初的国美置业一摸一样。”对于“翻版”国美置业,禹晋永毫不避讳。“我要的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口碑!”在与黄光裕的合作中,禹晋永**大的“收益”就体会到了品牌的重要性。
或许,国美电器的“物美价廉”,迅速为其在全国赢得了非凡的影响力。“当中国世代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口碑形成后,它就会反过来强烈地刺激资本市场。”禹晋永说,“我在资本市场上的收益就会远远超过黄光裕。”
目前,禹晋永主要就做两件事:一是买地,二是挑选“壳资源”。中国世代仅仅成立两个月,便筹集资金20多亿元,在北京收购土地1万多亩地。而另一方面,上市对于中国世代而言,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那些股东就是冲着我们拥有的资本市场这个理念,我们团队能够在资本市场上快速获利、规避风险的能力。”禹晋永说,他现在天天都要坐在办公室,接待上市公司。
“其实借壳上市根本用不了半年,我们之所以要花半年的时间,是因为我们要仔细地选择,哪个更有利于我们未来的发展。而不是仅仅去上市,那太简单了。”在禹晋永看来,上市只是一种手段,是实现地产资本化的手段,根本不能被称之为目标。
禹晋永的时间表上,在未来的两年,中国世代计划掌握不低于2-3家的上市公司。“我们真正的目标是要在5年内跻身中国地产15强。说是要5年,但肯定是用不了这么长时间的。”这家刚成立不到半年的房地产集团的总裁,显得自信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