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 商机无限
互联网 06-10-10 阅读数:
9月25日至28日,湖南长沙的历史上可能从未出现过这样热闹的场景:国家领导人、部长、省长来了,世界500强企业来了,国内**大企业来了……脚步声切切,都奔着中部而来,奔着这块商机遍地的热土而来。
承东启西、联南通北的区位优势,便捷的水陆空交通网络,良好的工业和教育基础,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中国中部正日益成为东西经济互通、南北产业对接的经济走廊,在那些具有高度“商机敏感”的投资商眼中,中部的商机正在从潜力变成现实优势。
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首次为中部的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六省与境内外客商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中部六省各显招数,纷纷向前来寻觅商机的客商抛出橄榄枝。
湖南:新型工业化中寻找商机
“抓住中部崛起机遇,加速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湖南发展迈开了新的步伐。
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对现有工业进行提升改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运用到开发、制造过程中,完全改变了湖南机械行业“傻、大、粗”的传统形象,“湖南制造”渐渐嬗变成“湖南创造”,打造出工程机械“湘军”。在连续高起点、高强度的技改投入中,华菱、岳纸、株硬等一批“航母型”大企业和“小巨人型”企业迅速崛起。
发展上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优势企业的省内配套满足率。目前,在三湘大地,工程机械、新材料、石化、轨道交通等50个产业集群正在100家优势企业的支撑牵引下稳健长大。醴陵陶瓷、浏阳花炮等20个产业集群示范基地雏形初现。
[湖南投资指南]
先进制造业领域。大力引进资金技术发展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金属冶炼、有色深加工、石油化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支柱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基础设施领域。
国有资产转让领域。鼓励境内外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通过收购股权,控股、参股国有企业,或与国有企业合作、联营,参与湖南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造,促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
现代农业领域。引导内外资本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重点建设优质大米等10大优势产业带。
服务领域。
安徽:傍上大上海 对接长三角
如果把上海比做鸟的头部,江浙则为鸟的两翼,那么安徽就是这只鸟的腹部。在中部各省中,安徽自有其天然**的区位优势。安徽作为长三角的纵深腹地,在地理上与长三角无缝对接,在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市场开拓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合作空间,接受长三角的辐射有近水楼台之利。
事实上,资源大省安徽在融入长三角的进程中,已经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从2004年开始,安徽大力实施“861行动计划”。建立了800多个项目、投资超万亿元的重点项目库,建设加工制造业、能源、高新技术、优质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等八大产业基地,构筑通达、信用、人才等六大基础工程,规划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达1万亿元。其落脚点就是抓住新型工业化“牛鼻子”,核心任务是锻造安徽工业化“脊梁”和区域经济发展“脊梁”。
[安徽投资指南]
汽车及工程机械。汽车及工程机械是安徽**大工业优势,目前工程机械行业在全国排名前3位,汽车产销量在全国排名第6位。
家电。安徽家用电器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拥有美菱等一批**企业。
电子信息。已有各类软件企业100多家,从业人员1万多人,建立了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品开发基地。
新型建材、能源及原材料。
河南:尽展中原魅力
一批响当当的品牌,见证了河南从“中国粮仓”到“中国厨房”的演变: “双汇”食品企业总排序全国**;“三全”速冻食品市场占有率全国**;莲花味精占有国内市场45%的份额……
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蓬勃兴起。双汇、安钢、洛炼、金龙、神马、安玻、宇通等一大批优势名牌企业,驰名海内外。以百户重点企业为代表的大企业已有210家,挺起了河南工业的脊梁,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支柱产业“强筋壮骨”。食品、煤化工、铝加工、汽车及零部件、纺织、装备制造等六大产业延展链条,优势凸现。薄如蝉翼的铝箔今年首次出口中东、美国等地。
去年河南工业增加值实现近5000亿元,今年工业企业利润突破600亿元大关。
[河南投资指南]
食品工业。河南省将实现粮食品加工品种多样化、系列化、**化,加快发展牛、羊、禽肉加工,扩大精深加工产品生产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铝工业。“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将重点建设铝精深加工项目48个,规划总投资218亿元。
煤化工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装备制造业及纺织工业。
湖北:力推名优 舞活**
湖北围绕“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开展对内、对外招商引资活动,带来的400个项目,涉及机械、旅游、农业、能源、建材、化工、基础设施等领域。其中,重大招商项目包括武汉市出城公路建设、武汉市旧城改造、荆州三国文化城开发、天门盐化工开发等。贸易方面,精心挑选、认真组织该省100多家**品牌、实力企业参加展览。
在湖北,武汉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大**,被赋予了重大使命。 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作为促进湖北发展的战略性举措,要重点构建“1+8”武汉城市圈,增强武汉的经济辐射能力。于是,以武汉为圆心,以100公里为半径,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围成了一个完整的圈。
目前,武汉与8城市对接的7条高速公路以及一条快速路正在加紧建设中,总里程达229.29公里,总投资100亿元,预计将于2007年底基本建成通车。
[湖北投资指南]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将以加快形成电子信息、汽车、钢铁、石化等4-6个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支柱产业为重点。
加快发展和提升服务业。充分发挥武汉市作为金融机构区域性总部所在地的优势,大力吸引境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在鄂落户或开设分支机构。
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
江西:交通托起希望
江西此次参会的目的是“醉翁”之意在会外,他们是想借助中部博览会客商云集的机会,邀请参加中博会的客商会后到江西考察。
从瓶颈到优势,从封闭到开放。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一个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把江西连了出去,把世界接了进来。交通,打开了江西开放的大门。
如今,打开江西高速公路图,一个大写的“天”字活脱脱地显现出来。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成为支撑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经济大动脉。沃尔玛、麦德隆等世界500强落户了,浙江、广东等周边省的客商进来了。江西,成为中部地区投资的热土。
[江西投资指南]
汽车及汽车配件、光机电一体化、新型家用电器、食品、轻纺、精细化工及石油化工、基础原材料、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及新医药、环保产业、新型建材等项目。
生态农业、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化项目。
能源、交通、环保、市政公用设施等基础设施项目。
旅游及房地产开发、商贸流通和市场建设等项目。
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产业项目。
其他新型产业和需要鼓励投资的项目。
山西:新能源 好风光
过去在人们的印象中,“煤老大”山西只有“两黑(煤炭、老陈醋)一白(汾酒)”。实际上,除了丰富的煤炭等矿产资源外,山西还蕴藏着丰厚的旅游资源,被称作“中国建筑艺术博物馆”,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晋商大院等人文景观享誉海内外,壶口瀑布、太行山大峡谷等自然风光也美不胜收。
“十五”时期的经济结构调整盘活了山西经济这盘棋。一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企业正在三晋大地崛起。山西焦煤、大同煤矿、阳泉煤业、潞安矿业和晋城无烟煤5大煤炭企业集团成为山西煤炭能源新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太原钢铁集团公司今年9月将形成300万吨不锈钢生产能力,成为世界**大不锈钢生产基地;富士康太原科技工业园2005年生产镁铝合金1万余吨,二期工程建成后将形成世界**大镁铝合金生产基地;鲁能晋北铝业一期100万吨工程已建成,二、三期项目投产将形成300万吨生产能力。大企业、大集团的崛起逐渐支撑起山西经济的脊梁。
通过结构调整,山西的旅游资源优势正在转变为产业优势,晋南中华民族寻根觅祖游、晋中晋商文化游、晋北佛教文化游以及沿黄风情游、太行山风光游等旅游版图业已形成,旅游等新兴产业的壮大发展,推动着山西多元支柱产业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山西投资指南]
装备制造业。“十一五”期间,山西将重点发展载重汽车整车和煤矿机械成套设备,做大做强重型机械、铁路和轻轨机械等。
煤化工产业。“十一五”期间,山西将发展以煤炭和焦炉煤气为原料的合成氨和尿素等化肥、甲醇及焦炉煤气转化等项目,通过招商引资把晋城、长治、阳泉建成山西的煤化基地。
材料工业。“十一五”期间,在这一领域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加快工艺创新,提高企业装备的自动化和规模生产水平。
旅游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Ⅰ相关链接Ⅰ
中部外向度
●山西全省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573家,实际利用外资30.4亿美元。
全省进出口贸易在“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5.7%,2005年进出口总额达到55.46亿美元,煤炭、焦炭、金属镁等资源性商品为主导的出口商品结构有了明显改善,机电、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高速增长。
●安徽“十五”累计利用外资超53亿美元。
“十五”期间,外贸进出口年均递增21%,4年连跨40~90亿美元6个10亿美元台阶。2005年进出口总额9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4%。
●江西“十五”期间,全省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562个,累计实际使用金额达75.70亿美元。
“十五”期间,全省进出口总额133.45亿美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01.1%,年均递增20.1%。2005年,进出口总额53.12亿美元。
●河南“十五”期间,5年累计利用外资达到50多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35家落户河南。
2005年,河南进出口总额达到77.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0%。
●湖北“十五”期间利用外资总规模100多亿美元。
2005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90.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3%,其中:出口44.5亿美元,增长31.5%;进口46.42亿美元,增长37.0%。
●湖南在“十五”期间,全省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2675个,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68.20亿美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总量的一半以上。截至2005年底,世界500强已有38家在湘投资。
2005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60.05亿美元,增长10.4%。其中出口37.47亿美元,增长20.9%。
编辑:陶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