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灯产品质量亟待提升
互联网 06-10-05 阅读数:
照明行业内,应急灯是一种很特殊的照明灯具,它关乎人们生命财产和社会的安全,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对应急灯的检查力度之严格是其他灯具所难以相比的。目前全国有几百家应急灯生产企业,几乎每一个省份都有,以广东为多,而广东企业又多集中于中山。据了解,中山有近60家应急灯生产企业,其中,振辉、奇辉、奥科特**度较高,江门应急灯企业以敏华、科特**为出名。 初期行业准入门槛高 生产应急灯的中山企业,早在上世纪的90年代初就已经出现,不过多是民用,并没有涉及到消防应急。消防应急执行国家的标准更严,厂家对消防规则不太熟悉,另外,消防应急的门槛相对较高,因此,直到1996年,随着企业对消防认识的加深,应急灯企业才开始跨入消防领域,生产消防应急灯。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至2001年,是应急灯行业的高门槛期。之所以说高门槛,并非竞争激烈,而是应急灯产品市场准入难度大、门槛高。据中山市古镇美龙电器厂总经理张方介绍,应急灯产品想要进入一个区域销售,必须要获得当地相关部门发放的准入证,因此应急灯市场受到制约,生产应急灯企业的数量也难增长。 中山应急灯企业大多在这个时期出现,而宏威、振辉则属于**早的一批企业。据中山市奇辉照明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小初介绍,那时企业多生产民用应急灯,企业数量少,竞争不大,利润可观,而消防部门对应急灯的检查力度也不如现在的大。 门槛降低企业增多 2001年后,应急灯行业一些限制开始放开,如产品销售到全国市场所受的限制减少,企业进入的门槛逐渐降低。同时,为了适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国家公安部将应急灯的各省备案管理制度取消,即取消准入证制度,企业只需申请《消防产品型式认可证书》,就可以在全国通行,且这种证书较容易申请。这加速了应急灯行业的发展,也加剧了应急灯市场的竞争。而相关配套企业也增多,并促使应急灯企业数量迅速增加。据统计,国内除青海和西藏自治区外,其他各省都有应急灯生产厂家,特别是消防应急灯厂家,现在有效的形式认可证达1500多张。这一时期,中山也新兴了大量的应急灯企业,规模基本形成,企业总体数量近60家,其中,以奥科特**为**。 国家加大检查力度 行业准入门槛降低,使得应急灯企业数量激增,难免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一些经营消防应急灯的商家虽然持有相应的合格证明,但不能够排除部分生产厂家以符合标准的产品送检,获相应证书后,却生产低成本、劣质产品流向市场,而近年来很大一部分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就是因为消防产品质量不过关,导致消防设施瘫痪。 鉴此,国家对应急灯产品及企业的检查越来越严格,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标准。2000年,出台GB17945-2000标准,是为应急灯产品生产标准;2005年,出台GA588-2005标准,是对消防产品使用标准进行规范,除了“有关电源灯”和“子母电源型的消防应急灯”等内容外,还加上“集中电源型消防应急灯特殊要求”和“集中控制型消防应急特殊要求”两部分内容。据奇辉总经理王小初介绍,前些年,应急灯产品整体质量不高,近年来,尽管国家加大了对产品和企业的检查和管制,产品质量有所上升,但还是有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安全隐患,质量还有待提升。同时,按照国家标准,一旦抽检不合格的企业,就会通知全国各地的消防部门,不得使用该企业生产的应急灯,或正在使用的也得马上拆下来,并对应急灯企业处以产品销售价的3-5倍的罚款。6个月后,应急灯企业可申请复检,复检合格后,才可以使用此企业生产的应急灯产品。 成本增加利润下降 消防应急灯是一种特殊的照明灯具,其用途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市场容量。据应急灯行业权威人士估计,消防应急灯具的造价大约只占一项建筑工程总造价的0.4%,全国消防应急灯一年的市场总需求量大概也就4个亿左右,相对于1200亿元的照明市场,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在应急灯领域内,应急灯的销售数量每年都在不断增加。 据王小初介绍,截止目前,奇辉应急灯产品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0%多。奥科特应急灯项目负责人陈晓华透露,奥科特今年的外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0%。而美龙的销量增长幅度较大,据其总经理张方透露,美龙去年开始涉及外销,今年的外销比去年增加50%,而其内销数量也增加了40%。 与此相反的是,尽管销量在逐年增加,但利润空间却在逐年减少。**是原材料成本的增加,加重了企业运作的负担。应急灯需用到电磁、塑料、五金、电源线、铬、镍电池等配套产品,据奇辉总经理王小初介绍,电磁涨价15%,去年年底一组电磁售价25元多,现在已涨至30元。除此之外,塑胶价格整体上涨3%,五金上涨6%,电源线上涨10%。 应急灯企业进入成本也开始在逐年增加。据王小初介绍,应急灯企业每年都会接受年审,年审费近10万元,再加上一些抽查成本,应急灯企业每年光花在检查上的成本就很大。另外,也并非任何一家企业都可以生产应急灯产品,据奥科特总经理陈晓华介绍,企业生产应急灯,**要有一系列的配套设备,基本配置要完善,而其中一套**低配置的国家标准检测仪器就要30多万元,同时,企业还要完善管理、质量体系,对员工进行长期的培训,之后,再由国家相关部门审核。如此繁琐的程序,限制了企业的进入,同时也加大了已进入企业的运作成本。 **后,非标企业(不按过家标准生产的企业)、异地生产企业、无牌无证企业的存在,冲击了应急灯的市场。这些企业在利润微薄的情况下,往往是以次充好,生产些质量达不到国家要求的产品,以低价倾销出去,既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又给社会造成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