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钢莱钢重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

互联网 06-09-20  阅读数:

    “我们一直在为两个月后的2007年铁矿石价格谈判作准备。”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罗冰生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近日召开的“2006中国钢铁原燃料市场高峰论坛”上,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金属和矿产部副主任刘志阳透露,下一年度我国的铁矿石进口企业门槛已确定:2005年进口铁矿石70万吨,注册资本2000万元以上,具有港口堆场等存储设施或在国外拥有矿山投资等一系列新标准,目前该标准已得到相关企业认同,该方案已经报请相关政府部门审批。     此前,中钢协召集宝钢、首钢、邯钢等全国70家钢企的领导在江西南昌召开“内部会议”。其中重要的议题是提高国内企业进口铁矿石的门槛,以减少有资格进口铁矿石的企业数量。     与此同时,我国钢铁业的大规模重组也在悄然进行。7月底,山东两大钢铁企业济钢和莱钢宣布合并,成为我国迄今**大的钢铁并购案。地方政府的干预使宝钢收购济钢的计划落空。     山东省莱钢集团资本运营部相关人士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证实,一份关于济钢、莱钢合并细节的文件,正在由山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相关部门起草中。“集团方面的内部通知称,这份文件**迟在9月底出台。”该人士透露。这意味着,两个星期内这份合并文件就将出台,济钢和莱钢的合并方案就将水落石出。  

    “从中钢协南昌会议的主题和济钢、莱钢的合并重组情况来看,恰恰说明了在中国的钢铁产业重组中,市场化难以起作用。”海通证券分析师顾耀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表面上来看,中钢协提高门槛可能短期内对提高中国的铁矿石谈判能力会有所帮助,但它这种以行政手段的强迫做法,可能只会起到保护大企业的既得利益,忽视了给中小企业公平,也并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     “同样,济钢、莱钢的合并,虽说是中国钢铁业的重组又向前迈出了一步,但从侧面上反映了中国钢铁产业的重组,市场化是多么无能为力。”顾耀强表示,济钢、莱钢的合并之所以能进行,是因为它在山东省内进行,靠行政手段方式推动,只是区域内的重组。他分析说,虽然中国的钢铁行业亟需重组,国家也大力推动重组,但是目前来看,通过市场化来推动的跨地区之间的重组显然进展缓慢,也无能为力。他认为,虽然省内重组是中国钢铁业重组的一种方式,但在中国并没有多大的推广意义,也并不能形成真正的竞争力。他分析指出,现在媒体鼓吹宝钢的**老大地位将在近期内失去,但事实显然不是这样。虽然在产量上,新合并后的济钢、莱钢可能超过宝钢,但它的产能可能会是无效产能,和宝钢的产品相比,它的产品并不是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影响力十分有限,而且,宝钢如果想扩大产能,也很快就可以超过它。     顾耀强表示,显然,目前中国钢铁业的重组,在方式和路径上面临着两难选择。选择行政性手段,可能在短期内会推动钢铁业的重组加速,并且避免钢铁业的过大波动,但这会产生诸多的负面效应,特别是对中国的钢铁企业向完全市场化方向迈进并不利。而如果选择市场化,是中国钢铁业长远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由于中国的行政机制和地方利益关系,一时也难以推行,并且完全实行市场化,在短期内,可能将会给中国的钢铁产业造成较大的冲击。     短痛还是长痛?短期利益还是长期利益?我们必须作出选择。为了中国钢铁产业的长久未来,**终还是得靠市场的力量来推进中国钢铁业的重组。

打造有用、有趣、有深度的建材行业微信大号!精选影响您财富的重磅资讯、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经营观点与商业智慧! 九正建材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wwjc001cn) 已然成为几十万建材BOSS的选择,您选择对了吗?(悄悄告诉你,回复“手机”,来就告诉你一个高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