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砺成“锁王”
互联网 06-09-16 阅读数:
“天命”年下海搏浪
一年能赚个四五万就好了。这是郑隆喜下海之初定下的目标数。 郑隆喜是技术员出身,从工作的**天就与锁具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浦江县的国有锁厂干了近20年,后来转战义乌,在义乌市锁厂当副厂长,做的还是技术活。 当厂长,业绩干得再出色,一年奖金**多也只是二三千元。快要“知天命”的时候,郑隆喜想到了下海单干。“人家能做锁能卖锁,自己也能做到”,郑隆喜告诉浙江市场导报记者。 正当他心思蠢蠢欲动时,时任浦江县父母官的郑宇民一席话给了他一颗定心丸,郑宇民积极鼓励浦江人下海弄潮——农民可以下海,当干部也可以下海试身手。 1992年,郑隆喜辞了职,向义乌一个老板借了15万元,第二年办起了锁厂。他们刚生产的时候,市场上的挂锁只有30毫米一种规格。郑隆喜就凭着技术员的老底子,开发生产25毫米规格的挂锁,就像庖丁解牛一样,这么一个简单的“变种”就让郑隆喜尝到了甜头,1994年他很轻松就赚到了20多万元。 为什么取名“梅花”?郑隆喜说,工厂是正月里办起来的,正月里梅花盛开时,产品生产出来了,于是应景取了“梅花”,厂名为梅花,产品也为梅花,并当即向工商局申请注册。当时他的想法也很简单:人都有个名字,产品区别于他人也应该取个名字。 现在回过头来,郑隆喜很庆幸自己当时的决策。他随机取的“梅花”给他带了很大方便,梅花的五个花瓣均匀分布,挂锁上的梅花图案很好印,而且,梅花商标的制作模具也不容易损坏。 更让郑隆喜高兴的是,从此,梅花锁业的品牌之路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1999年,“梅花”锁获取了金华名牌产品;2001年,取得了浙江省**商标;2002年,又从中国日用五金协会那里捧回了“中国挂锁中心”的金字招牌。
“梅花”梦开始绽放
郑隆喜下海办锁厂的初衷很朴素:“一年赚个四五万元,比上班总要好”。但一个偶然让他改变了初衷。 有一回,一个住在香港的亲戚回来省亲,参观了小小的梅花锁厂后对郑隆喜说,不要看现在香港台湾的一些企业做得很大,他们也像你这样从小起家,一步步做到了亚洲**、世界**,你这朵小小梅花也很有发展前景的。这一席话给了郑隆喜很大的启发,一个做大“梅花”的梦想开始绽放。 “我有基础,有头脑,照样能把企业做大”。他加大了对目标市场的调研,当时,所有的锁厂生产的锁要么配两把钥匙、要么配四把钥匙。有一次,一个客户偶然提起,市场上为什么没有配备3把钥匙的锁?细心的郑隆喜一个子意识到:这是个市场空缺。于是果断向市场投放配有3把钥匙的挂锁,果然,销路非常好,四川人尤其喜欢。 当时,浦江办锁厂的人挺多,有三四百家同类型企业挤在一起,互相竞争非常激烈。为了争夺市场,一些企业一方面压价,另一方面又大肆偷工减料,铜匙改薄、锁芯改铜为锌合金。心中藏有做大抱负的郑隆喜没有跟这股风,坚持质量**,“不管铜价涨得多高、不管利摊得多薄,梅花牌锁永远是铜锁芯。” 由于梅花锁质量好,做工又精细,于是,一些客户在购买锁时就跟着经销商找到了他的厂。“梅花”的名声越做越大,直接上门要货的客户也越来越多。 为了保证企业的发展后劲,郑隆喜不惜巨资添置先进生产和检测设备,成品率达到99%。高精密度的检测设备使得梅花锁业的产品在性能、抗拉强度、灵活度、互开率上均达到行业及国家标准,在连续八年的市场检测中“梅花”锁都是合格产品。 郑隆喜说,现在,他们公司正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从接订单开始到生产制作流程、出库收款,全部可以依靠电脑帮助完成操作,一个工人可以同时操作好几台机器,效率大大提高。“2008年,企业产值将达到2.5亿元,到2013年要达到世界同行的先进水平”。 就这样,郑隆喜一步一个脚印把挂锁厂越办越大,离心中的梦想也越来越近。
“锁王”挥师向海外
浦江的锁业发展比较早,郑隆喜下海时已比较迟了,有点像老童生赶考。但偏偏是郑隆喜后来居上,成就了“锁王”美誉。原因何在? 郑隆喜说,就在于他的专。郑隆喜的发展思路很明确,就是做专做好,不是大而全,而是专而大。浦江很多锁业发展起来了,心也就野起来,看到房地产火热就进军房地产,看到酒店有利可图,就开起了大酒店。他却不然,专心致志于这把小小的锁,从1993年至今,郑隆喜专研的就是一件事——如何把锁做得更好。 现在,梅花锁业已是国内产销量**大、规格品种**全的专业生产锁具的企业之一,年产量7000万把梅花锁,企业从生产一种锁变为生产横开锁、直开锁、铜挂锁、铁挂锁、钢挂锁、叶片锁、电气**锁及各种异形锁等数百种规格,郑隆喜成了名副其实的“锁王”。“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开发什么”,郑隆喜告诉浙江市场导报记者,他们公司一年有10多种新产品诞生,很受市场欢迎。 “不要小看这把小小的挂锁呀”,郑隆喜说,现在一些人有这样的看法,城市里已经不用挂锁而只有农村在用,用挂锁的都是穷国家,富的国家已不用了。“恰恰相反,我们的挂锁销售网络都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欧美等许多发达国家也都在用我们的锁。” 老郑说,他们生产的锁刚挺进国际市场,参加德国科隆、美国芝加哥、巴拿马等地的展览会时,客户都不屑过来看,没关系,那我们去看人家的产品,找差距后再回家努力;今年再去科隆参展时,过来看样品的客户很多了,一些客户还当场下单。现在,“梅花”挂锁销往海外市场,老外就爱不释手。 2001年梅花锁业拿到了自行进出口权,去年,梅花锁业的产品打入欧美市场。 据统计,他们新开发的薄型铜锁系列产品有100余种打入国际市场。“今后3年,我们重点主攻欧美市场,要让越来越多的欧美人使用我们生产的锁”。
“浦江”锁要成大业
今年6月,郑隆喜在厂里举办了一次“中国制锁先进设备展示会”。郑说,他举办这个展示会的目的,就是让全国做设备的人与生产锁具的人都聚到浦江来,进行一次大交流,提升浦江锁具整个行业的档次和**度。 “我现在已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多的是想担负起振兴行业的责任”。郑隆喜之所以以一家企业之力来承办此次“中国”范围的展会,就是想让浦江锁具获取更多更新的市场信息,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以便及时把握机会。“沟通和交流,有时比单单的一项技术革新更能提升整个块状经济的实力。” 郑隆喜现在担任浙江省挂锁行业协会会长。他告诉记者,浦江县一把小小挂锁已经做出了一个大产业,年产量达10亿把,年产值达20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60%,产品远销世界各地。目前,浦江县已成为全国**大的挂锁生产加工基地和产品集散地。 “浦江依托区域优势,形成了一条制锁产业链。要想继续保持这一优势,浦江锁业的**企业与中小企业应该走到一起来,小企业可以给大企业贴牌,大企业可以把业务单子化整为零,合作比恶性的价格倾压更能提升整个行业。” 他希望浦江的制锁零配件企业走专业化、规模化之路,专业做钥匙的、专业做弹簧的等加强联合,提高产品档次和专业水准,把浦江的制锁产业链流转得更集约更快速更润滑,共同把浦江锁业做得更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