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木材加工:"零资源"造就的神话
互联网 06-08-08 阅读数:
莆田宏龙木业公司的工人这几天忙得不可开交,准备运往欧洲和日本市场一批实木门正在包装。现在这个企业每月要向欧洲和日本市场发送1万多扇实木门,一年就是12万扇。这么多门,原料木从何而来?原来它们全部来自于美国的阿拉斯加。
如果说,当初忠门人到邻国去寻找林源是被迫的,那么在第三阶段,他们到更遥远的国外去买木头,加工后再卖到外国人手中,则是主动出击、未雨绸缪,忠门人开始成熟了。
美国买木头,欧日卖家具,如今这种买国际卖国际的曲线营销套路,正在成为越来越多莆田木材加工企业追求的经营模式。
编蒸笼孕育着财富梦想
莆田木材经销商的发迹,与其说是他们选择了市场,还不如说是市场选择了他们。
现在莆田人在外经商分为两大主力。一支从事医疗事业,大部分来自于秀屿区东庄镇,经营着占全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民营医疗机构;还有一支来自于东庄隔壁的原忠门镇,后来忠门分拆为忠门、山亭和月亭三个乡镇,这三镇的外出经商人员所从事的木材营销,其份额在全国也是**的。
忠门人早期是带着家乡传统的手艺——编蒸笼,开始走出半岛,走向全国的。
卖蒸笼虽然并没有让忠门人富起来,却给了他们比金钱更难得的市场信息和闯市场的经验。忠门人敏感地捕捉到,改革开放的中国就像偌大的工地,到处欲立高楼,到处需要钢筋水泥木材。对了,就是这木材,在忠门,在不盛产木材的莆田,有着比黄金还要贵重的价值。当地人流传的人生理念,一辈子只有做好两件事才能算**,一是娶妻生子,二是买木头盖房子。当地人有一根木头胜过一条黄金的说法,人死后能够用上大大木头做成的寿材就是家庭殷实、寿终正寝的**好标志。对木材有天生亲近感的忠门人决定把木头作为升值的产品,同时也作为经商的**块跳板。
中国木材**丰富的地方,不外乎两个地方,一是东北的大小兴安岭,二是西南的深山老林。莆田人凭着做蒸笼积攒下来的商业经验,毫不困难地找到了这两个地方。据统计,莆田在东北经营木材,人数**多时达到10万人,大小兴安岭的沟沟坎坎留下无数忠门人的足迹,其中东到牡丹江,西到满洲里,北到漠河,许多城市积聚着一班操着南方口音、普通话并不流利的特殊客人——莆田忠门人。
忠门人在东北大森林挖到了“**桶金”,他们通过关系,把东北的桦树、落叶松源源不断地运到北京、上海等基础设施正搞得红红火火的大城市。后来,忠门人的经商版图划得越来越远,从北京到整个华北,从上海辐射到长江流域。如果说,忠门人到东北,是把那里的森林作为建筑用材来卖,那么,忠门人跨入大西南,则是把当地的檀木等贵重木材作为艺术材料来卖。以后,莆田木雕声名益隆,正得益于这帮忠门人把这一批批贵重木材搬到老家,为家乡工艺人士创作出一大批精美华丽的木雕作品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分不开。现在,木雕已成为莆田市的另一个支柱产业。这,或许是忠门人经营木材意想不到的一个杰作。
任何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忠门人的木材生意同样如此。上世纪90年代,中国人开始认识到森林资源对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国家提出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的要求,曾经是木材资源**丰富的东北、西南,转眼间成了国家重点保护区。这无疑给以经营木材为谋生手段的忠门人当头重重一击。
但也有少数忠门人从中窥探出更大的商机??国家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国内木材必然更加紧缺,木材的供求关系必然有利于供方,只要开拓林源,就不会被活活饿死。这个逆向思维无疑是正确的。于是一批经过市场洗礼的忠门人走在前头,把目光盯到了中国的邻居??俄罗斯和缅甸,这两个国家的木材分别与中国的东北和西南地区的木材相似。完成原始财富积累的忠门人当然也有能力和财力,他们组成公司,买断俄罗斯以及缅甸的林区,在当地伐木,然后再运到国内,沿着早已布置好的经营路线,继续森林与财富的传奇。
到遥远的阿拉斯加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