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胶期货助推橡胶产业升级 实现产业质的飞跃
互联网 06-07-23 阅读数:
在西双版纳记者接触了一些民营橡胶企业,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整个产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云南橡胶主产地各类企业进行原料抢购的状况比较明显,这就造成了企业生产成本控制比较困难,万一**终成品胶价下跌,原来高价购进的原料就很难消化。
巧用期货服务现货
“这种情况下,运用套期保值的手段就非常有价值。**主要的减压方式就是在期货市场上卖出,规避未来可能会发生的胶价下跌的风险。”通联期货公司分析师王伟波说。
由于加工商在期货市场上卖出后,利润已经得到了保证,因此收起原料胶来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同时,这样的套期保值还增强了加工和贸易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减少了中小企业由于“看不准价格”而不敢进货、不敢生产的状况,对行业生产量的稳定也起到了正面作用。
长期以来云南农垦一直是沪胶期货市场的保值商,常通过期市进行保值和现货交割,而现在,民营橡胶加工商和贸易商也在逐渐地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
云南的橡胶贸易商还发现了一些根据云南特点利用期货市场的方法。由于交通运力不足,橡胶贸易商经常存在市场价格合适,却不能及时从云南运出货物的情况。此时,一些民营胶企为了使天胶尽早送达,有时在期货市场买入近月合约,进行实物交割,然后在离用户较近的交割库提取仓单给用户。云南企业近年来运用期货工具的手段和方式正越来越灵活。
参与交割提升产业
“我们很想参与期货市场交割。”岩罕么在7月份的天然橡胶期货市场与信息研修班上对记者说。这个研修班是上海期货交易所与西双版纳州农业局共同开办的,西双版纳州规模稍大的民营橡胶企业负责人全都主动参加了。他们的产品能否加入到期货市场交割品的行列中去,是这次研修班上民营企业集中提出的问题之一。
农垦系统早就先尝到了参与期货交割的甜头。据农垦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参与期货市场前,农垦各农场的橡胶质量参差不齐,通过近年来参与期货市场,农垦天胶质量日趋统一,总体质量不断提高,打出了“云象”、“东风”等**品牌,“期货胶”成了“好胶”的代名词,在现货市场上也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局面。
“我们从来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橡胶质量。民营胶还是农垦胶,只要质量达标我们都欢迎。”上期所市场部高级总监陈建平解释说。并非只有农垦胶才能进入期货市场,进入交割品行列的关键是需要稳定的质量管理体系。
陈建平打了一个比方:“在现货市场上,买卖双方很容易协商。这批胶质量好,可以每公斤加几块钱,下一批质量差些,可以便宜几块钱。而期货市场使用的是标准仓单,买卖双方不见面。这就要求不仅仅是某些批次质量好,而且要产品质量稳定。”因此,民营胶进入期货交割行列,意味着更多的民营橡胶企业需要完成从作坊式的小加工厂,向管理严格、程序完善的现代化企业升级。
从中科院到云南挂职的郑晓光是西双版纳州的州长助理,他的看法与陈建平不谋而合。“我们地方政府帮助企业走向期货市场,看重的是它能帮助行业实现企业结构乃至产业结构的升级。”郑晓光说。
据西双版纳州农业局副局长李忠华介绍,橡胶产业是云南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但是由于橡胶树对气候条件要求较高,前几年橡胶种植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可用于橡胶种植的土地已经很少。同时,目前我国胶林单位面积的橡胶产量也已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因此,除了扩大面积和增加单产外,橡胶产业的发展必须找到第三条道路,那就是将现代金融手段与传统的生产流通相结合,实现产业质的飞跃。
“发展不仅仅是增加面积,我仿佛正在看到一个新的体系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新的生产方式的建立。”郑晓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