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全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
互联网 06-06-12 阅读数:
6月6日上午,在被列为国家高性能水稻栽插与收获机械化实用技术试验示范项目重点实施区的建湖县,兴农机插秧协会开始今年的首次作业。只见颜舍镇任扬村种田大户徐正清的承包田,土地已机械耕耙平整放水,2台高速插秧机、7台手扶式插秧机装满秧苗。说声开始,插秧机在田间穿梭,一转眼功夫,一大块田变成了青葱一片。两天下来,插秧即达180亩,其栽插效率比人工提高50倍!且帮助该农户节约了可观的雇工费用。
现在,一场水稻生产种植的革命正在盐城市的各县(市、区)进行,全市16个乡镇率先在全国建立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以实现播种育秧、栽插、施肥、病虫防治、收获的全部机械化,显示出的魅力吸引了省内外的广泛关注。
在去年就开始试点的建湖县,已显示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四大优点:一是用工省,对比亩平用工量,育秧减少61.54%,种植和田间管理减少16.7%,收获减少81.03%,生产种植总用工量为每亩4.5工日,与手工生产的每亩10.81工日相比,下降了58.37%;二是成本低,育秧成本比手工育秧下降了41.5%,机插秧比手插秧每亩下降了5.8%;三是防治病虫害效果好,机插秧育秧期间,避开了灰飞虱虫期,防止了水稻条纹叶枯病;四是产量高,机插平均单产700公斤,超出手插80公斤左右,以一县10万余亩的机插秧面积计算,可直接为农民增收近700万元。
农民种植技术渐趋成熟
水稻种植机械化是农业机械化的公认难题之一。由于机具制造和农艺技术等方面原因,在我国,虽然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推广,但一直收效甚微。前年,由省农机局牵头,韩国东洋物产企业株式会社和农业部神农发展中心及建湖县等共同投资1亿元,盐城组建起全国**家高性能插秧机生产企业。通过技术攻关,目前已实现了低成本和标准化插秧育秧,筛选出性能稳定、价格适中、适用性强的高性能插秧机型。该项技术被迅速推广到安徽、江西、黑龙江等全国13个主要水稻种植地区。
在此同时,该市农民传统的水稻种植技术得到整理和更新并渐趋成熟。水稻机械化种植是个系统工程,过去人们只是在机具上下功夫,忽略了育秧这一重要环节。该市9县(市、区)就此普遍对农民开展培训,分别明确专门农艺人员、农机人员进行跟踪指导,使育秧播种机也开始派上用场,软盘育秧、双膜育秧取代了大苗水洗秧,带土机插克服了过去机插大苗水洗秧伤秧等难题。高效植保机械机动弥雾机的使用,也大幅度地提高了农药喷洒效率,一个村民小组一天一台机械就可解决问题,使全村同防同治得到实现,防止了病虫害的交叉感染。
大量农民农机服务组织的出现,解决了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农机农技服务问题,加速了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步伐。实行跨村、跨乡、跨县服务的建湖县兴农机插秧协会,现已有53个农户加盟,拥有高速插秧机和手扶插秧机153台。
财政投入成为后盾
毕竟,高速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等属于大型农业机械,目前对于一般农户来说投入有一定的困难,省、市、县的公共财政投入,成为盐城推进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的坚强后盾。截至目前,省投入该市的专项补贴已达1100多万元,市、县补贴农民的资金亦达432万元,不少乡镇也拿出资金补助插秧机推广。农民买一台大型农业机械,省、市、县三级补助多的达到9000元,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户购机的积极性。
到今年6月上旬,该市共落实购置插秧机1342台,其中各县(市、区)落实新增插秧机1257台,全市落实水稻机插面积60万亩以上,实现机插万亩以上的乡镇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