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打造淮海经济区新兴木业走廊

互联网 06-06-08  阅读数:

  新华报业网讯  六月的泗阳,万木葱茏,绿意盎然。

  驱车在坦荡如砥的公路上,映入眼帘的处处是绿色屏障、绿色走廊、绿色网格、绿色庄园,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绿的海洋中。那一排排傲然挺立、直冲蓝天的意杨树把村庄罩在绿荫里、道路裹在绿荫里、河水拥在绿荫里。那一片片迎风摇曳的杨树叶子,就像一张张绿色的请柬,喜迎八方宾朋。

  泗阳是国家林学会命名的**的"中国意杨之乡"。作为中国南方型杨树的发祥地,泗阳荣幸地被第四届国际杨树学术研讨会列为重要观摩点。据悉,全省共有10个观摩点,泗阳就占其中6个。6月8日-9日,来自世界各地的一百余名林业专家、学者,将会聚于此,参观泗阳的"中国杨树博物馆",观摩京杭运河、黄河故道、淮沭河等生态林基地和生态旅游观光带,评价修枝强度和修枝季节对杨树人工林生长的影响,共商杨树产业发展大计,展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泗阳位于风光秀丽的洪泽湖北岸,地处沂淮沭泗下游。"冬春两茫茫,风起飞沙扬,春播一碗种,秋收半碗粮",这首六、七十年代的农谚道尽了黄河故道上农民昔日的酸辛。是什么把泗阳由"三日无雨沙满天"的环境变成了名闻遐迩的"绿海之都"呢?是意杨树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1972年秋,出席世界第七届林业会议的代表,从意大利带回了几十株意杨种条,分别在北京、武汉、南京等地试验,两年后,唯独南京林学院的苗木茁壮喜人,效果**好。1975年,泗阳县在全国率先引种意杨成功。现存于泗阳农场境内的"意杨王",树高45米,胸径106厘米,单株立木材积16.3立方米,是1976年布点试验林中硕果仅存的全国**大的杨树,是中国南方型杨树发展史上的一块"活化石"。它那伟岸的树干,茂盛的枝叶,见证了泗阳人民播洒绿色的艰辛历程。

  三十一年来,特别是"十五"以来,泗阳致力打造"绿色泗阳、生态家园",连续开展了"杨树产业年"活动,杨树栽植量年以1000万株的速度递增,杨树规模和总量突飞猛进。目前,全县已拥有苗圃基地2万亩,年生产优质苗木3000万株,成片林60万亩,农田林网95万亩,公路绿化450公里,四旁植树3800万株,杨树保存株数1.2亿株,活立木蓄积量550万立方米,年生长量100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达42%(全国平原地区**)。泗阳也因此获得众多殊荣,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平原绿化达标县、平原绿化先进县,并成为江苏省杨树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南京林业大学美洲黑杨优质速生杨树繁育示范基地、江苏省林科院新品种繁育基地。多年来,泗阳先后引进了NL-80351、西码、鲁易莎杨、35杨、95杨、895杨等优良品种,建立了35杨、35-1杨优质种苗繁育基地1万多亩和5个良种繁育中心,相继培育出适合特定土壤气候条件栽植的10个无性系品种,推广到全国15个省区种植。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泗阳已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提供优质杨树种苗1亿多株。

  历经千番寒霜苦,换来绿色满乾坤。丰富的意杨资源,为泗阳缔造了一个巨大的"天然氧吧",带来了弥足珍贵的生态效应。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杨树林,锁住了黄河故道的沙龙;棋盘画格般的林网,降伏了肆虐的干热风。人们亲身感受到,树多了、风小了、土潮了、沙固了,无霜期在逐渐延长。全县20多条中小河流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水质明显净化;森林功能不断增强,苍鹭、野兔等野生动物的数量较1985年增加了2倍以上。绵延百里的古黄河原始滩涂和生态林,有近百种候鸟在此栖息哺育、休养繁衍。泛舟荷花深处,惊起飞鸟无数。野趣横生、如诗如画的纯自然风光,全国**条杨树林中自驾游线路及林中越野车赛场,都吸引了无数县内外游客来此游览观光。

  意杨不仅是泗阳的一株"生态树"、"保健树",更是一株"丰产树","摇钱树",农民们称它是"建在家门口的绿色银行"。早在1978年,泗阳县大兴村就有了以杨木为主要原料的村办木材加工企业,已故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称之为"乡镇企业的典范"。1985年,原国家林业部投资2100万元在泗阳兴办了人造板厂,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进行速生杨木加工细木工板、胶合板试验研究,取得成功后在全国予以推广;1993年,临河镇个体老板伏法余会同5户农民投资30万元办起了苏北**家旋切木芯板厂,掀起了民营企业投身杨木加工热潮。从此,泗阳中小型木材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高峰期全县木材加工企业数量多达1500余家。随着产业竞争的加剧,泗阳的木材加工企业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优胜劣汰、资本整合、做大做强的过程。2005年,全县拥有各类木材加工企业730余家,实现产值27.8亿元,增加值9.13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54.2%,全县从事木材加工及相关产业的有4.8万多人,人均年收入达6200元。木材加工产业撑起全县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泗阳五大支柱产业之首,成为全县**企业**多、基地面积**大、带动农户**广、产业链**长的优势产业,成为泗阳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政府增税的**产业。

  为了推动杨树产业的发展,搭建一个杨树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和专业人才汇聚的平台,放大"中国意杨之乡"的品牌效应,去年9月20日,泗阳和中国林学会、扬子晚报携手,成功举办了"中国杨树节暨首届中国杨树产业博览会"。节会期间,泗阳成为商旅往来、专家云集的热点地区;海内外近百家新闻媒体的强势宣传,不仅使"泗水古国、意杨之乡、新兴纺都、生态家园"这张泗阳名片走向了全国和世界,也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吸引了荣马国际家具城、大衡美森木业等众多客商加盟,推动了泗阳木材加工业的升档晋级和整体跃升。目前,泗阳木业的产品结构已由过去单纯生产普通胶合板发展到现在生产细木工板、多层板、装饰板、科技木、高档装饰板、建筑模板、高档家具等七大类近100个品种。全县拥有直接出口经营权的企业有6个,拥有"建国"、"太巨"、"蝴蝶"、"卫星"、"海鸥"等10多个**品牌。胶合板半成品销售比例从上个世纪末的70%降至30%,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比例由上个世纪末的10%提高到40%。特别是科技含量较高的高密度纤维板、防水阻燃多层板、层积材、人造薄木、弯曲木等产品畅销美国、日本、韩国、新西兰及中国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泗阳杨树产业已初步形成了集良种选育繁殖、规模集约化造林、木材精深加工和出口贸易等为一体的良性发展体系。

  面对新一轮产业梯度转移趋势,泗阳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审时度势,高起点制订杨树产业倍增战略,大手笔规划产业园区,倾力打造"淮海经济区木业走廊"。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木材加工业指挥部,加强对木材加工业的领导和扶持,并以木材加工企业相对集中的省级大兴工业小区为主体,城厢、李口木业加工小区为两翼,规划建设经济开发区木业园。目前,木业园区已拥有木材加工企业350余户,胶合板生产线42条,中高密度板生产线3条,科技木生产线3条。浙江德华木业、江苏太湖巨豪人造板有限公司等大项目相继落户,宿迁木地板工业园、家具园、原辅材料加工园、原木及木制品交易园等专业园区全面启动建设。为提升全县木材加工业发展水平,泗阳高起点制订了"十一五"发展规划和目标:至2010年,全县木业产业规模突破140万立方米,力争达到150万立方米,工业产值达到6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25%;全县规模以上木材加工企业达到120户,产值超亿元企业8户,建成华东地区新兴木业基地、辐射淮海经济区的木制品交易集散地和全省林业产业化基地县、标准化示范区。

  火热的六月是丰收的季节。泗阳95万人民热忱欢迎海内外朋友光临意杨之乡,漫步杨树林中,领略泗水风光,品尝洋河美酒,体味生态文化,共叙美好的情谊,同谋发展大业。   

打造有用、有趣、有深度的建材行业微信大号!精选影响您财富的重磅资讯、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经营观点与商业智慧! 九正建材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wwjc001cn) 已然成为几十万建材BOSS的选择,您选择对了吗?(悄悄告诉你,回复“手机”,来就告诉你一个高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