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我国木雕工艺的发展情况介绍!
发布时间 阅读数:120
【仿古木雕】据介绍,明清民俗木雕多以财神、祖师、法王为造型。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统治阶级企图利用程朱理学钳制人们的思想,但皇权的层层渗透在到达广泛的民间村落后约束力大打折扣。同时,民间宗教在资本主义萌芽的城市文明的推波助澜下达到顶峰,各种本土宗教尤其是道教诸神逐渐成为人们追求家族门丁兴旺或升官发财等私利的朴素寄托。财神造像**能反映资产阶级萌芽思想发展过程中注重实利、崇尚金钱、强调私有的民俗风尚。
另外,木雕的造型、服饰、动作、着色都代表了当地民间手工工艺的**高水平。胡杰坦言,明清南方木雕是研究风俗文化珍贵的历史材料,这是当下引发不少文化人关注的**大原因。
民俗木雕与当时官方造像的庄严肃穆不同,它体现的是民间审美观。民俗木雕大多神情动作丰富,甚至夸张搞笑,脸部有些也是尖嘴猴腮或脸盘硕大,但都充分体现了民间艺人无拘无束的艺术原创力,这是代表官方正统工艺水平的雕像所不能替代的。
随着后现代工业产品一统天下局面的出现,家居界的复古潮流正兴起。昔日不为收藏界看好的明清木雕花板,因其深厚浓郁的传统文化内涵,近年受到青睐,行情成倍翻番,并成为都市新居时尚装潢新宠。明清南方民俗木雕的流行也正赶上了这场“怀旧风”。现代人厌倦了钢筋水泥、快速杂乱的生活后,自然会追求返璞归真的传统文化。而这些极具岁月厚重感的木雕造像古意浓厚,文化内涵丰富,或供奉,或摆放,既能缓解紧张的现代生活,又能祈求平安,可满足多元文化精神需求。
清代佛像流行的是密宗佛教造像,这是由于朝廷推崇佛教密宗的缘故。明清的建筑木雕,形成众多的地方特色。明清的家具装饰,是木雕中的大类,成就**高。明朝宫廷制作的紫檀家具、仿古木雕,黄花梨家具,把明代家具推向了顶峰。清代家具一反明朝简约的风格,竭尽精雕细镂,乾隆朝的雕刻**有代表性。明清的文玩摆设十分丰富,各种优质木材应有尽有,竭尽雕刻之能事。留下了许多精美之作。
明清时期的雕刻名家众多。明代**的木雕家有濮澄、朱缨、王叔远、江春波、孔谋等。濮仲谦,擅竹刻木刻,及紫檀、乌木、扇骨雕。朱缨,号小松,竹刻家,还能刻紫檀、香木等。王叔远,常熟人,明万历、天启年间的木雕家,还擅长果核雕。江春波,又名江福生,万历时人,刻根雕、瘿木、古藤等,传世之作如沉香木根雕“山水杯”。杯高10.2厘米,用锥形平底的沉香树根雕刻,并镶拼一块刻有山水画近景的沉香木木片,使得画面充满了立体感。下署“癸丑仲冬月,江春波制”。孔谋,明末清初人,福建长乐人。他开创了木雕天然疤技术,即以树干上的天然疤痕为材料,进行雕刻,开创了雕刻的新领域。在他的影响下,福建一带的木雕形成了“象园”、(黄杨木雕、树根雕,刻工精细、效法自然)“大坂”(龙眼木雕是其特色,形式古朴,刀法简练)、“雁塔”(漆器雕饰为主)三个流派。
高度发达的雕漆技艺,使得元时的西塘成了全国重要的漆器生产中心。也正是由于前朝漆器遗风的熏染,使得西塘的明清木雕艺术形成自己独特鲜明的风格和韵味。雕法圆润,不露刀锋,线条柔和,画面美观,不管是浅剔地,还是深浮雕,景和物都有很强的空间感和体积感,对于表现花卉、鸟虫、人物、楼阁,都十分婉约自如,足以达到栩栩如生的效果。在整个画面的装饰性处理方面,画面多以开光的形式,即构成圆形、长方形、菱形、扇面形等形状的外框,在其内精雕细刻,勾勒表现主题,四周环以规整的回形或卷草边纹,中间留白处施以细密的锦纹锦地,疏密有致,构图严谨,主题突出,令人赏心悦目,怦然心动。
仿古木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