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企业,你离破产只有18个月!
发布时间 阅读数:120
“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这句话曾是比尔˙盖茨用于激励员工不断进取的经典名言。不过,在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冲刷之下,对于诸多厦门门窗企业而言,戏言分分钟演变为现实。
2018年,随着原材料涨价潮、环保安监风暴,和市场需求断崖式下跌,在国家重拳打压下,门窗厂家真正艰难的时刻到来了!由于国内消费市场形势低迷,门窗厂家不断压低采购成本,一些门窗企业要么无单可做,要么靠低利润订单维持生产。长此以往的“亚健康”运营模式成为企业的致命伤,部分中小企业被拖累到出局成为必然结果。然而,除了外部环境,内在的恶性竞争也在吞噬行业的好光景。为了维系客户、保证订单量,一些制造商不惜以“保本”姿态接单,加重更多中小型门窗企业面临倒闭风险。
孟子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句话对于门窗企业,同样适用。你不去变革,就等别人来变革你;你不去进步,那么就等别人**;你不去面对死亡,生存的土壤也必将失去!没有忧患意识,离死亡也不远了吧!
试问一句:门窗企业的死亡名单上,会不会有你的企业?
18个月的距离,对于庞大的微软而言,居然也会发出这样的声音,也许危言耸听,却是赤裸裸的警醒!而对于众多门窗企业而言,当我们的规模没有那么大,还在红海中时,我们有什么理由放松警惕!?
如果规模和收入能够满足就够了,哪能谈什么改变?哪会去创新呢?能抄则抄,能打价格战耗死对手也是一种胜利,那就打;能钻空子就钻空子,能用低成本材料也尽量用,不怕是不是劣质!
当然,这只是一部分企业。还有更多的企业,并非如此。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门窗企业的这些毛病不改,谈进步只是奢望!
**、安于现状
在这个新时代下,当消费者需求在不断的改变,门窗企业需不断的进行探索,摆脱过去的传统商业模式,与时俱进,方能得以持续的发展。原地踏步、安于现状的门窗企业,终将会走向灭亡。
第二、不善变革
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必须对舞台了解和熟悉,这样才不会迈错舞步,甚至走错方向掉下舞台葬送自己的性命。同样,门窗企业要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对市场需求有充分的认识,然后才能做出准确的预判。
市场需求每年都在变化,部分企业却还抱着“坐吃山空”的心态,很是可怕。某大型门窗企业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其老板常常为此感到自豪。
但是,当有人问他:“你们在创建品牌上做得怎样?”,他竟然摸着脑袋说:“这个,暂时没这个想法。做OEM已经够生活了。”
面对这种情况,真是为他捏一把汗。如果这位老板真的还醉心于争抢OEM订单,企业**终会走向灰飞烟灭。
第三、不懂革新自我
门窗企业认清**新的市场形势,包括政府监管形势、消费者消费形势、广告媒体发展形势、产品同质化形势、营销手段协同化形势、售后服务个性化形势等,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不根据形势的需要而做出的判断,企业会贻误战机。
第四、产品力、创新力不足
一些铝门窗企业喜欢“大而全”,产品“多、滥、杂”。表面上强大,没有一个强硬的拳头产品,实际却无竞争能力。产品力的不足制约了企业的扩大发展。
因为,这些企业总是拿自己的整个“脑袋”去和别人相撞,结果不是头破血流,就是头晕转向。其实早就应该知道“做多不等于做强”、“做大不等于做久”的道理,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屡教不改。
不管企业改也罢,不改也罢,所面对的消费者已经开始慢慢地理性,理性,再理性。那些几乎没有品牌价值而言的企业,那些绝大数依靠“卖低价产品生存”的企业**终会消失。
第五、打法还是传统老一套
术的东西,的确花钱就可以搞定,但思想的东西,如果不改变,还是会如同装备了现代军舰大炮的大清王朝的北洋海军一样会沉没黄海。
所以有时候就是这样,传统越成功的企业,越容易在大变革中吃大亏,以往一些过去成功的经验往往会变成包袱。
以上林林总总,看过了也就是算了。不过,如果真的如比尔盖茨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门窗企业们,你离死亡有几个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