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园艺术与庭园石雕所具有的艺术表现形势介绍!
发布时间 阅读数:120
【绵阳雕塑】庭园作为一种建筑艺术形式存在,有近三千年的历史脉络,由模仿自然山水向寄情文人山水的发展过程中,自宋代步入新的美学境界,到明、清进一步成熟。这时欧洲正在大量建造城市街区,以显示出城市的繁荣,而中国正热衷于独门独院,包容山水的庭园建设。江南和北京形成了一批充满书卷气和雅逸艺术格调的庭园,留下许多不朽的佳作。值得称道的是,当时的文人、画家直接参与了造园,不少人成了造园大家。文人的庭院园林源于山水意识。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
在庭园的实境上,除了以往的全景山水写意式缩移摹拟,还出现了更为深化的造境手法:在叠山理水上以局部代替整体,折射出文人画中以少总多的写意追求,在色彩上以白墙青瓦、栗色门窗表现淡雅心境,植物上以莲、梅、竹、兰包含象征意义……由此,庭园的意境更为深远,庭院艺术比以往更加密切地熔冶诗文、绘画趣味,从而赋予其本身以更浓郁的诗情画意。更主要的是,宋、明、清发展至今,庭院成为文人生活极为重要的一处所在,体现了文人容纳万有的胸怀。历代名家绘画尤其是明清绘画中常见描述庭园文人雅集的题材,园中赏玩,集置石、叠山、理水、莳花之实境和诗词、书画、琴茶、文玩之雅态为一体,这样的庭园,既是生活的,又是艺术的。
庭园艺术及布局,虽然变幻无尽,而其**简单的内涵,实含於“园”字之内。简单的一个字蕴含著丰富多彩、变幻不尽的世界。山、水、建筑、花木、奇石,这些渗透着传统文化精髓的庭园构成要素,以表现自然美为主旨,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出丰富的景观。高高的围墙,隔出喧嚣红尘外的一片净土,园内有涓涓细流、游鱼戏莲;绵阳雕塑,有案桌盆景、石刻精品;有古木交柯,奇峰环秀;有楼台掩映,亭阁翼然,形成了居尘而出尘的宁静、素雅、淡薄、幽深的特有风貌,创造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相互融合的境界,这就是源于自然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中国庭园艺术。
庭园艺术的生活境界,是颇多意趣的:坐石听泉,凭栏赏花,或信步曲廊,或伴清茗一盏,月下抚琴一首。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与清净着实沁润心脾,引人入境。清代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写道:“汲水护苔,选树编篱,自成园落,如隔人境。”他将庭园的幽静僻野渲染的静中生香,又将它置于隔离人间的静境。与繁杂闹市和气势辉宏的园林相比,庭园做到了门庭雅洁,室庐清靓,它令人息躁汰浊,尘襟顿涤,并孕育出探幽山林的审美心理,引人心灵归于淡泊宁静。
玩赏庭园石雕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不一定有了别墅,有了院子,才能收藏庭园石雕,普通的家庭,只要有稍大的客厅或阳台,都可以摆放赏石或者石盆之类。如此,便能展现主人的生活品位和艺术情趣。
石雕的材质种类很多,包括寿山石、太湖石、大理石、汉白玉、灵璧石、青田石、昌化石、和田石等等,但是陆镜清认为,材质不是判断石雕**关键的因素,**关键的,是判断石雕器型的艺术性。每一个时代的石雕艺术,有其总体的风格;每一件具体的石雕作品,也有其本身的风格。每一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艺术追求来选择石雕艺术品。
陆镜清认为,明代的石雕跟书画及其他艺术品一样,其**主要的风格就是简洁。其实这种风格是继承了宋代甚至唐代的遗风,据此上推,唐、宋石雕的艺术风格同样是简洁明快,这也使鉴别宋、明石雕的年代差别出现困难。而到了清代,石雕艺术变得繁复细腻,注重小节,但这也是一种美,也为多数藏家所喜爱。
绵阳雕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