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滞后 中国门企发展遇三大瓶颈
发布时间 阅读数:120
随着市场的发展日益成熟,**近两年来,木门行业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发展势头可谓迅猛。行业已形成了大京津地区、泛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东北三省以及西北西南地区五大核心区域,而从整个行业来看,木门业的**老大位置一直悬空。木门行业无法形成大众品牌,制约着门企发展的瓶颈到底是什么?
制约木门企业发展**大的瓶颈是:行业标准相对滞后在木门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由于没有一个漆饰套装木门的标准,在生产和流通中遭遇纠纷时,找不到一个共同参照的依据,给批量生产套装木门产品的企业造成很大困难,使行业发展卡在标准的瓶颈上。木门标准的滞后、市场流通规范的空缺,成为木门行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滞后的行业标准给门企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定制化路线难走批量化生产受制
行业标准滞后,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木门企业大规模的投入和大批量的生产,只有推进标准化,才能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进一步得到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同,而走向国际市场。由于木门行业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木门企业进入现代产业生产之后,就被标准的瓶颈卡住了。没有行业标准直接导致了产品良莠不齐,市场鱼龙混杂,企业拿不出相关部门颁发的证书或参考标准来证明其质量,消费者很难判断品牌的好坏
国内门企行业发展近十年来都是走定制化路线,一家一户一种样式。这一方面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另外一方面定制化却也使门企陷入无法走向全国的困境。制约门企发展的一个**大因素是国家的一个宏观背景。现在的建筑门洞的差异性太大,使得与之配套的门不能进行批量生产,不得不定做,而这种定做无疑掉低了门企的利润,利润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另一方面定做也使得产品有区域局限,无法进行大范围的推广,更无法把同一产品进行全国的批量销售了。”
(二):鱼目混珠行业发展不成熟
2007年木门行业总值达到400亿,而生产总额在1亿以上的企业寥寥无几。数据似乎可以充分表明木门行业发展并不成熟,还处于一个摸索阶段。
行业发展不成熟也是门企无法走出区域局限,竖立起全国品牌的一个原因所在。北京的木门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在1000家左右,而实际上有资质的不到200家,很多无资质的小公司小企业在争夺这块蛋糕,使得正规企业的发展道路走得更加艰辛。而另外一方面关于木门的知识产权相对薄弱,这给了小公司发展的一些空间。整个行业木门样式同一化的程度相当高,由于整个行业门槛较低,十几个人就可进行生产,这种木门样式的同一化,给了很多小公司的模仿机会,也可说是养活了一批人。
(三):木门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木门以商品形式出现在市场的时间不长,特别是成品套装木门是近3年内才批量进入市场的。目前,由于本行业没有一个标准化的规定,从而出现了产品的名称和使用木材种类称谓不一的木门、使用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人造板生产的木门和伪劣木门也俏然进入市场。由于木门现在大多用进口木材做面材,材种复杂,不仅消费者难于辨认,甚至很多执法人员也感到棘手,企业也因此而被动的发展,这必然会影响木门的销售,也阻碍我国木门行业的快速发展。
**后木门企业在营销宣传方,由于缺少行业标准,而木门又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木门企业在市场中遇到种种窘境,如:进行自我宣传和工程招标时,拿不出证明自己优良品质的有力凭证;而遇到纠纷时,又倍感标准的局限,在长时间找不到可供参照的依据,以此木门企业被行业这个标准的瓶颈卡住了。门行业标准事在必行能引导木门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行业标准,必然要以科学性,木门企业本身的特性,以及相应的程序来制定。
(一)行业标准要与建筑、木材标准系统具有一致性
行业标准《木质门》的编写遵守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守则》,符合标准的科学系统。由于木质门是使用木质材料和木材加工设备生产,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装饰装修领域,在标准的编制过程中,必须要有系统工程的概念,考虑到对整体行业系统的影响,在此标准中,既要考虑建筑科学的标准体系,又要引入木材科学的**新成果的要求,并兼顾对发展中的木门行业的整体影响,如产业政策、综合利用等。中国是世界上木材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5,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使得木材节约成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在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标准12个标准文件中,引用了人造板类3个标准,并采用了**新版本。在木质门用木材质量{HotTag}要求(标准的附录)中对活节的要求略有放宽。
(二)选用材料的产品要求均重视环保性能
在编制行业标准过程中,要十分强调选用材料和产品的环保性,规范性文件中应增加强制标准的条款,对甲醛释放量、有害物质限量做十分严格的要求,以确保人身健康和产品安全。
(三)含水率要求要体现木材科学和地域性
木质门含水率要求为:不少于6%,不大于当地平衡含水率。由于木材含水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木材及木制品的变形,这种干缩湿涨的特性是木材行业十分敏感的问题。而我国地域广阔,南北平衡含水率差异较大,使得这个问题更加突出。
(四)各方面专家要反复论证与严格评审确保标准的科学性
标准征求意见稿交由媒体发表,标准起草组就专家提出的意见选南北方重点企业和市场验证,不断修订,使标准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