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09年全省建筑节能、建设科技与勘察设计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阅读数:120

 

2009年全省建筑节能、建设科技和勘察设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主题,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围绕城乡建设重点工作,根据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狠抓落实,协调配合,以召开省建筑节能现场推进会为契机,深入推进建筑节能发展;以加强技术攻关、试点示范、成果推广为基础,努力提高建设科技水平;以强化市场监管和诚信建设为主线,促进勘察设计行业管理进步。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以《江苏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的施行为标志,建筑节能工作迈上新台阶。
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出台《江苏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江苏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已于2009年10月30日省人民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通过,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省在依法推进建筑节能方面迈出了新的重要步伐,建筑节能工作将向更深层次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由此迈上新的台阶。依据国务院《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江苏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总结了多年来我省建筑节能工作实践,结合我省实际,根据新发展趋势,对新建建筑节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建筑用能系统运行节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特别是在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服从并服务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促进发展的立法理念。《办法》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我省建筑节能政策法规体系,使建筑节能由主管部门要求上升为政府的强制性规定,对规范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依法行政、加强建筑节能管理工作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与《办法》相配套出台了省级规范性文件20 余个,编制(修订)技术标准(规范/规程)16项;南京、苏州、扬州等地市政府出台了建筑节能相关管理办法,南京、无锡市印发了关于新建民用建筑设计方案征求建筑节能意见的通知,其他省辖市也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2、努力工作、精心准备,成功召开全省建筑节能现场推进会。2009年年初,省政府决定通过召开现场推进会议的形式,总结全省建筑节能工作成效和经验,部署建筑节能工作和节约型城乡建设工作。为办好这次会议,厅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布置早、安排早,重协调、抓落实,各项筹备工作扎实有力,按照“六个一”要求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即出台一部法规(《江苏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开展一次表彰(表彰建筑节能先进集体和个人)、编制一本技术指南(《江苏省建筑节能适宜技术专业指南》)、编印一套实例选编(《江苏省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典型案例》、《江苏省节约型城乡建设百项推广技术概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知识问答》)、落实一批示范参观项目、举办一次展览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展览。会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组织有序,受到各方好评。在全省建筑节能现场推进会带动下,各地相继召开或计划召开建筑节能工作会议。南京、无锡、苏州等市确定了建筑节能专项资金。
3、既有住宅节能改造起步,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2009年既有住宅节能改造30万平方米被列为省政府年度工作目标任务之一。省厅将节能改造任务目标分解到各省辖市。各地采取了平改坡、增加围护结构保温措施、更换节能窗、统一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等多种形式的节能改造措施,开展既有住宅节能改造面积达36万平方米,圆满完成了省政府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其中南京、苏州、无锡、南通、泰州、盐城、淮安7市超额完成承担的分解任务。
4、监管体系日益完备,成为我省建筑节能工作的亮点。2009年在各省辖市自查的基础上,省厅组织7个考核组对全省13个省辖市建设系统推进建筑节能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考核,抽查了13个省辖市和13个县(市、区)的65项民用建筑工程。通过考核检查,掌握了全省的基本情况,发现了各地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详见《通报》),工程项目检查阶段建筑节能标准执行合格率达到92.3%,较2008年的87.2%提高了5.1个百分点。据统计,全省新建建筑节能设计率达到100%,竣工项目达标率达到99.4%,均高出全国水平。依据考核结果,评选出60个建筑节能先进集体和63名先进个人在省政府建筑节能现场推进会上予以表彰,提高了各地各单位争先创优意识。
建筑节能考核评价工作受到全国建在设领域节能减排专项检查第六组的高度评价。
5、积极实施各类示范项目,项目、经费之多,为全国之**。全省各地积极组织申报各类示范项目。申报财政部、建设部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184220兆瓦,23项被确定为**批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示范项目,补贴金额超过2.2亿元。申报项目之多、装机容量之大、获批项目、经费之多,为全国之**;南京、扬州、淮安等8个地级市和连云港赣榆等5个县申报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和农村示范,南京和连云港赣榆县获批示范城市和示范县,国家补助经费0.98亿元;各地还积极组织申报省级节能减排建筑节能专项引导资金项目458个,共有183个项目获批。目前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基本实现市、县全覆盖,项目类型覆盖建筑节能主要内容,为我省建筑节能工作水平的提高奠定了技术基础。
6、努力推进建筑运行节能监管体系建设。2009年我省被住建部确定为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设试点省份。完成了的省级数据中心和南京、无锡、常州3市分中心立项审批工作,省级数据中心扩初设计方案已报省发改委审批,机房场地建设已经完成。15栋建筑能耗数据已经上传至省级数据中心。2009年省级专项引导资金支持的71项建筑能耗分项计量装置安装项目正在陆续开展方案设计、施工。
二、以《关于推进节约型城乡建设工作意见》出台为标志,建设科技工作开创新局面。
2009年我省提出节约型城乡建设的理念,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宜居理念推广到城乡规划建设全领域,促进城乡建设转型升级,省政府转发了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推进节约型城乡建设工作意见》。这既是对长期以来建设科技服务于节约型城乡建设的肯定,也进一步为建设科技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要求建设科技工作要为城乡建设发展模式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1、围绕节约型城乡建设组织科研攻关,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和示范工程。通过对十一五建设科技发展规划执行情况的中期调查可以看到,省级及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均加强了在科技攻关方面的组织、引导作用。全省建设领域围绕节约型城乡建设城乡在规划和动态监测、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城市信息平台建设五大重点研究领域及研究方向,实施了行业发展急需的软科学和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进一步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2009年下达了省级建设科技项目和科技示范工程共计58项,其中:省级20项,高校13项,南京市10项,南通、扬州各3项,常州、苏州各2项,连云港、淮安各1项。项目补助经费总计350万元,比去年增长了29.6%。组织申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项目73项,有46项获得立项。
2、健全和完善政策和机制,建设科技综合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针对历年来省建设科技项目结题率不高的现象,对“十一五”以来下达的建设科技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清理,印发了《关于2006~2008年省级建设科技项目完成情况的通报》,对未能按期结题的项目分析了原因:**类是受不可见因素影响,如单位改制、项目负责人调动等,导致研究工作中断;第二类是因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不重视,不履行合同约定,未正常开展研究工作,导致科技项目未能正常结题或研究计划一再拖延;第三类是已完成研究工作,但未及时办理项目结题手续。已提出了省建设科技项目监督管理的措施和要求。到目前为止,仍有52项科技项目未完成。具体是:省级10项,高校29项,南京4项,南通、镇江、常州、无锡各2项,扬州1项。
3、开展奖励和评选工作,充分调动建设系统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09年度组织申报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华夏科学技术奖7项。开展了2009年度首届省绿色建筑创新奖评审工作,按照《江苏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无锡山语银城、苏源集团有限公司办公科研大楼等6个项目获奖,进一步推动了我省绿色建筑及其技术的发展。开展2009年江苏省建设科学技术奖评选, “南京市“数字规划”信息平台研制”等共18个项目分获一、二、三等奖。这些奖项的评选,充分反映了我省建设科技的发展水平,极大地调动了建设系统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科技人员提供了展示创新成果的平台。此外,为引导我省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规范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开展了我省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申报工作。目前已有6个项目(南京市3个、苏州昆山1个、无锡市区1个、无锡江阴1个)申报。
4、加强建设科技成果推广力度,促进我省建设科技产业发展。加强我省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的指导,培育和引导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市场,印发了《关于发布江苏省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应用推广和限制禁止技术(**批)的公告》。认定发布了277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颁布了10项省地方标准、5项推荐性技术规程、5项标准设计图集,积极构建覆盖面广、特色鲜明、符合地方发展水平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全年组织鉴定了建设科技成果30项,并组织编写全年建设科技成果汇编,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
5、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扎实开展,为城乡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一是制定了《江苏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和《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规程》28项工程建设标准和技术规程,为我省节约型城乡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二是完成了《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制定程序管理规定》、《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质量控制规程》和《江苏省标准设计编制规定》三项工程建设标准化文件(征求意见稿),加强了我省工程建设标准和标准设计编制工作的管理,统一了我省工程建设标准和标准设计的编制要求。三是印发《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化简讯”》,并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对新发布的工程建设标准进行宣贯,累计2269人次参加宣贯,提高了各类工程建设人员执行标准的能力。
6、发挥厅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作用,更好地为我省城乡建设事业献计献策。2009年围绕节约型城乡建设,分别组织召开建筑节能、绿色住宅、规划、市政、工程建设五个专题讨论座谈会,专家积极为节约型城乡建设等重点研究课题出谋划策,形成了节约型城乡建设实施方案。2009年调整了部分科技委委员和专业委员会委员,充实了厅科技委的专业组成。为提高工程质量技术水平,加大工程质量管理科技含量,成立了工程质量专业委员会。
三、以行业监管为主线,勘察设计工作取得新成效。
1、强化对勘察单位、省外单位及注册人员的监管,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一是组织开展了全省工程勘察市场专项检查。对234家本省勘察单位及47家省外勘察单位的资质状况、质量状况及市场行为等进行了检查,发现部分勘察单位技术力量不足,内部质量管理不完善,原始记录和勘察报告内容不规范或有缺漏,部分项目违反强制性标准或强制性条文,部分施工图审查机构漏审等。省厅对存在问题的103家单位进行了通报处理,责令相关单位限期整改,并对违法违规的单位依法进行处罚。通过检查,使勘察单位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深了对相关标准、规范的理解,增强了守法意识;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清了目前工程勘察市场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检查工作对进一步规范全省工程勘察市场秩序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二是对进入我省承接业务的省外勘察设计单位开展单项工程资质核验和年度资质核验。全年对省外勘察设计单位承接的1491个项目进行了核验,并审核通过了29家省外单位的年度资质核验。通过资质核验,有力地规范了省外勘察设计单位的市场行为,增强了其遵守法律、法规及规章的意识。三是根据我省实际转发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及管理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并组织开展了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继续教育。目前,我省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工作已顺利开展。
2、强化对施工图审查机构的监管,勘察设计质量进一步提高。一是加强对施工图审查人员的管理。制定并实施了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人员管理制度,对全省施工图审查从业人员进行了核查,公布了1418名满足资格要求的施工图审查人员名单,初步建立了全省审查人员信用管理体系,加强了对审查人员的信用管理。二是加大对施工图审查人员的培训力度。组织了六个专业的施工图审查人员开展技术研讨,使施工图审查人员加深了对相关标准规范的理解。三是开展施工图审查机构的认定工作。对37家重新申请、增项的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了审查认定,并颁发了审查认定书和审查**章。四是组织开展了对全省51家施工图审查机构的考核工作,印发了考核通报,对存在问题的审图机构进行了通报处理。通过考核,全面了解了全省施工图审查工作现状,总结了一批先进的工作经验,也发现了个别机构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规范施工图审查工作流程、促进机构建设、提高审查质量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五是推动全省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向市政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工作延伸。对全省施工图审查机构市政工程审查进行了调研摸底;组织部分人员就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图审查管理工作赴广州和深圳进行了调研,根据调研的情况,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了我省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图审查工作的思路和建议。六是组织修订并颁布了《江苏省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节能专篇)编制深度规定》(2009年版),更好地贯彻执行了《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08,进一步规范了建筑节能设计和审查工作。
3、鼓励创新,规范评优,勘察设计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组织开展了省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四优”评选工作,共评出获奖项目371项,优秀项目已推荐申报国家奖。本次的获奖项目与上一届相比,在技术水平和获奖项目数量上有一定提高。二是组织开展了“2009年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奖”评选,共评出获奖项目222项。三是开展了2009年全省村庄建筑设计方案竞赛活动,评出省级优秀村庄建筑设计方案奖277个,优选了68个设计方案汇编成册并免费送到各县乡村基层。获奖作品为服务全省村镇建设工作、送设计下乡增添了新内容。
在200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08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获奖项目名单中,我省设计单位获得2项金奖、1项银奖、9项铜奖,获奖数量在全国各省区市中居于前列。这些项目充分展示了我省工程设计行业近年来的工作成果,表明我省设计单位的设计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2009年全省建筑节能、建设科技和勘察设计工作得到了全面提高,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主要有:
(一)《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江苏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贯彻落实力度还需加强;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还没全面开展;建筑节能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还需深入研究;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利用、节能运行监管等工作仍处于政府推行阶段,市场主导作用还不够。
(二)建设科技工作的制度、激励措施有待完善;建设科技成果项目转化率还很低;全省推广机制不健全,推广应用的手段、措施不足。
(三)设计精品意识还须进一步提高,以更好地提升我省城市设计、城乡建筑品位。

产品导航

联系方式

公司名称 南京天亚新材料有限公司-南京外墙保温材料  
联系人 李经理  
座机电话 025-85309201  
手机号码 13305173038   
传真号码 025-83200326  
电子邮箱 njtycl@163.com  
其它联系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