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县:化解陶瓷产业“成长的烦恼”

四川政协报 16-05-25  阅读数:

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和市场扩张,夹江县成为我国重要的建筑陶瓷产区之一,被称为“中国西部瓷都”。如今,面对产能过剩等问题,夹江该如何推动陶瓷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夹江县政协组织委员进行专题协商,把脉问诊、开出良方。

2016年年初,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总体要求,根据县委工作部署,夹江县政协将陶瓷产业“控产能、优结构”列入今年重要议事日程。5月16日,县政协召开常委会议,围绕该课题进行专题协商。

作为夹江县支柱产业,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陶瓷产业发展。县政协在履职过程中也不乏对陶瓷产业的关注,并且从品牌建设、技术升级、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很多“金点子”,得到县委、县政府的肯定和采纳。

目前,夹江县拥有陶瓷企业7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4家,年产能达8亿平方米,2015年实现产值230亿元,市场份额稳居西南和西北地区市场首位。然而,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等问题,也成为该县陶瓷产业发展的瓶颈。

来自县发改委的一组数据显示,虽然通过环保治理和技术改造,淘汰了落后小型生产线53条,但由于整合新建的生产线均为大型生产线,该县陶瓷产量成倍增加,产能增长迅速。2015年,夹江县实际陶瓷产量约6亿平方米,产能利用率仅为75%。

这不仅仅是夹江县陶瓷产业“成长的烦恼”。在此次会议召开之前,县政协专门组织委员到云南等地进行调研。县政协经济科技人口环境资源委员会主任、四川省夹江陶瓷协会常务副会长刘荒了解到,全国陶瓷行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环保压力、市场萎缩等问题。因此,科学调控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成为县政协调研组的共识。

县政协常委、四川省华鹏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庆华说,应积极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陶瓷产品往个性化、特色化、多元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比如,可以研发生产仿石砖、木纹砖、园林砖、艺术陶瓷等附加值高的产品,从而避免同质化竞争引起的“价格战”。

在县政协委员中,有不少陶瓷公司的负责人。每次聚在一起开会时,杨建忠、陈怀云等委员都会讨论一个固定话题——要不要发展红坯陶瓷,又该怎样发展?此次会上,大家又就此进行了热烈讨论。

原来,自2000年起,夹江县内的陶瓷企业普遍从生产红坯陶瓷转为生产白坯陶瓷产品。如今,夹江本地及周边的高岭土资源逐步枯竭,对购买省外原料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加上运输成本不断增大,**终造成生产成本增加。

吴庆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生产白坯陶瓷产品的高岭土从外地运到夹江约为400元/吨,而夹江本地生产红坯陶瓷产品的页岩资源丰富,就地开采每吨价格仅为80元。此外,相比白坯,红坯在环保等方面也更具优势。不过,当前完全掌握采用页岩生产高档红坯陶瓷技术的企业并不多。

四川省远大瓷业有限责任公司从成立至今一直从事红坯砖研究,现已取得不错成绩,在国内红坯瓷砖生产企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该企业目前正在和意大利的一家企业合作新建高档红坯砖生产线,希望把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夹江,带动当地红坯砖发展。

委员们认为,夹江作为全国37个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中**的陶瓷产业集群,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引导,整合技术、工艺、装备、品牌等优势资源,打造一批业内**。

打造有用、有趣、有深度的建材行业微信大号!精选影响您财富的重磅资讯、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经营观点与商业智慧! 九正建材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wwjc001cn) 已然成为几十万建材BOSS的选择,您选择对了吗?(悄悄告诉你,回复“手机”,来就告诉你一个高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