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手工寿山石雕沦为工艺品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 13-04-02 阅读数:
业内称,目前纯手工的寿山石雕不足5%,或沦为工艺品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3月29日讯(记者 欧阳进权)
核心提示
福州的王先生近年爱上了收藏寿山石,日前又买下一枚杜陵印章。可他总觉得钮头雕刻过于死板,拿到福州南后街的国师苑找老艺人一看,原来是机器雕的。
寿山石是四大“国石”之一,寿山石雕是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现在,想买纯手工雕刻的寿山石作品,有点难。伴随着日益扩大的需求,机器雕刻寿山石作品越来越多。有行家甚至断言,市场上完全用传统工艺雕刻的寿山石,占比不到5%。
为何不雕?
手工出品太慢,用上机器,一个普通工人一天能做七八件作品
王先生的杜陵印章,**后请了国师苑的老艺人“补工”。像他这样买到机器雕刻作品的,不是个例。记者走访福州的多个寿山石市场发现,现在要想买纯手工雕刻的寿山石作品,有点难。并不是纯手工雕刻的价格太高,而是这样的作品存量少,一般人不容易见到。福建省收藏家协会寿山石专业委员会主任周野甚至认为,纯手工雕刻作品的市场占比,不会超过5%。
福州希艾寿山石艺职业培训学校负责人卢先聪说,现在请人雕一件寿山石,少则数千元,多则一二十万元,但是越来越多人不愿手工雕刻。据介绍,传统寿山石雕需要经过相石、打胚、凿坯、修光、磨光五道工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打胚还是靠手艺人,后来就开始改用砂轮和梅花头等工具,现在则流行效率更高的雕刻牙机。
同样一枚标准印章(高12厘米,长、宽各3厘米),雕一个钮头,纯手工打胚要两天,细节处理也需要两天,另外磨光还需要半天左右。如果用牙机,一个小时就能完成。可是,过硬的打胚功底,才是一块好石雕的**步。
樟林村是福州一个寿山石大型加工、集散地,如今在这里,已有不少工厂整个雕刻过程用上机器,一个普通工人一天能做出七八件作品。
“从速度看,拿笔画画,怎么赶得上用打印机打印?”中国石雕艺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陈祖震说,现在就连很多手工雕刻的工具,也得找过去的老熟人定做,市场上根本买不到。从事寿山石雕刻已有50多年的陈祖震认为,手工雕刻作品变少,原因还是艺人内心浮躁,静不下心来创作,从事雕刻是为了赚钱,而不是为了留下好作品。
谁在买?
资深藏家看中纯手工,更多人不会区分机器和手工的区别
在陈祖震看来,机器出品相对古板,已经不是艺术品,而是工艺品,但是仍有人买,这是因为大部分买家不会区分机器和手工雕刻。
鸿德宝业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王其鹏也认为,即便在产地福州,懂行的藏家仍是少数,外地就更少了。尽管大藏家仍看中手工作品,但在专门收藏并销售高端寿山石的杨先生看来,寿山石年销售额以百亿元计,多数人买进的是艺术价值不大的普通作品。
卢先聪认为,从长远来看,流传下去的肯定是手工雕刻的精品,比如现在拍卖会上,一旦有几十年前的林清卿或周宝庭作品亮相,就有很多人竞拍。王其鹏则透露,手工和机器雕的东西,价格不一样,比如一件寿山石雕,材料价值10万元,手工雕刻加价几万元,而机器雕只加几百元、**多千来元。但寿山石市场大多未明码实价,商家遇到不懂行的,机器雕的也当手工作品卖。
但市场上懂行的人总是少数,机器雕刻可能会一直有市场。而且目前市场主要看中寿山石的材质,而非工艺。一方上好材质的荔枝印章,可以卖上百万元,工钱占比不算大。10年前,名家雕工要1万元,印章只卖2万元。但现在即使是机器雕刻的,有好石头,仍然有人买。
谁先消失?
今后可能没石头雕,传统雕刻工艺技法面临失传
只是按照目前市场走下去,寿山石传统技艺将失传。卢先聪担心,现在只有老一辈艺人或对作品负责的中青年名家才更多地采用手工雕刻,纯手动雕刻的就更少了。另一方面,市场正在进行“毁石运动”,近20年的开采量超过了历史总和,很多变成了做工粗糙的作品,总有一天会无石可雕。
陈祖震认为,现在要求从业人员用纯手工雕刻,已经不现实,但他呼吁,从保护寿山石雕刻传统技艺的角度考虑,应该鼓励手工雕刻。至少应该80%采用手工雕刻,20%用机器,否则一些传统雕刻工艺技法将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