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彩电业行情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电子报 13-03-02 阅读数: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
受全球经济不景气、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居民消费信心不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012年上半年,我国彩电市场持续低迷,随着家电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持续推进和传统“十一”黄金周销售旺季的到来,下半年彩电市场持续回暖,全年实现稳步增长。
生产增速逐季向好 投资保持高速增长
2012年,家用视听行业投资增速呈现两头低中间高态势。
2012年,我国家用视听行业实现销售产值5361亿元,同比增长8.8%。月度生产增速震荡上扬,与全行业平均增速水平差距逐步收窄,从年初的相差 10.7个百分点缩小至年底的3.8个百分点,收窄6.9个百分点。从各季度增速情况看,前四个季度销售产值增速分别为2.0%、8.2%、10.5%和 14.7%,呈现一路走高态势。
据海关统计,2012年我国彩电出口6148万台,同比下降6.0%;出口额121.1亿美元,同比下降 11.4%。其中,液晶电视出口5503万台,占彩电出口量的89.5%;出口额116.4亿美元,占彩电出口额的96.1%。数据显示,彩电出口单价从 209美元/台降至197美元/台,下降5.8%。其中,液晶电视出口单价从234.8美元/台降至211.6美元/台,下降9.9%。液晶电视出口单价的大幅下滑是造成彩电出口金额下滑的主要原因。
2012年,我国家用视听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76亿元,同比增长7.2%;实现利润 188亿元,同比增长14.9%,增速高于电子制造业平均水平15.8个百分点。行业利润率3.4%,与2011年基本持平,但低于电子制造业平均水平 0.7个百分点。2012年,家用视听行业共有亏损企业187个,亏损面达22.1%,高出行业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 3.2%。
2012年,家用视听行业累计完成投资17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7亿元,同比增长28.3%,高出行业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以上。2012年家用视听行业投资额占全行业比重达1.8%,比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从走势来看,投资增速呈现两头低中间高态势,从5月至9月,投资增速连续5个月超过50%,到8月份投资增速达61.1%,成为年度**高值。
产业进入低速增长期 价格战日趋激烈
2012年,国内大尺寸彩电价格战激烈,电商大战使价格战更加白热化。
2012年,家用视听行业销售产值增速始终为个位数增长,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占全行业比重不足7%,比去年同期下降0.2 个百分点。目前,彩电市场整体保持低速增长,彩电家庭保有量已经基本达到饱和水平,新增需求主要来自新购房和更新换代,整个行业的市场容量不会有大的增长。
2012年,国内大尺寸彩电价格战更加激烈。以32英寸液晶电视为例,5年前价格在4000元左右,今年降至1500元~1700元。同时,2012年以来的电商大战在加速销售渠道变化的同时,增加了产品价格的透明度,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比价的平台,从而使价格战更加白热化。
据彩电企业反映,2012年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人力成本上涨幅度在20%左右。上游资源、关键元器件的国外垄断所造成的供应形式、供应量和价格的不确定性加大。连锁渠道地位强势,厂家议价能力完全处于劣势。自2012年6月开始的能效补贴预拨款到位不及时,企业需要提前垫付资金,直接占用企业流动资金。
2013年,尽管全球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调整期,国际市场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但是,全球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发达国家重整制造业战略加快推进,新兴经济体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世界经济继续向复苏态势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预测,2013年全球经济增幅为3.6%,比2012年加快了0.3个百分点。
日系品牌大幅退出带来机遇。目前,全球彩电按品牌与产地划分,主要由“中国板块”、 “韩国板块”、“日本板块”3大板块构成,3大板块占全球彩电总产量95%以上。2012年日系彩电企业大面积巨亏,一些企业甚至出售总部大楼、大规模裁员,预计2013年仍将是日本家电企业的调整年。虽然松下、索尼等企业纷纷向OLED方向转型,但是,OLED在短期内不可能形成规模销售。
城镇化为扩大内需提供了广阔的增长空间。据统计,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为4455元,城镇居民为15907元,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是农村居民的 3.6倍,按此计算,一个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将增加1万多元。国内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将带动传统CRT电视机更新换代的需求,新的节能惠民补贴政策将助力彩电的平稳增长。同时,国内楼市的小幅回暖将直接带动家用视听行业的稳步增长。
多核处理器大行其道 多屏互动成趋势
2013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
2013年,苹果或将推出自己的高清电视产品,这无疑将为业内设立一个将网络视频内容显示在电视屏幕上的全新标准。
“电视+平板+手机”或成未来突破口。2013年,随着移动视频应用的成熟以及消费者越来越习惯于使用无线信号传输数字媒体内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目前,以索尼和松下为代表的日系品牌率先提出了可与平板电脑联动的智能电视功能,同时还支持边看节目边聊天的功能。韩国彩电企业则采用推进高功能CPU内置到智能电视的方式。
多核处理器将大行其道。2013年,安卓4.0将变得非常普及,甚至有的电视开始采用安卓4.2平台,系统的升级更新速度将不逊于手机、平板电脑。“多核芯”时代也将离我们不远,智能电视将配备性能强大且量身定做的硬件平台,可以运行复杂的大型APP甚至3D游戏。
多屏互动功能将受追捧。电视机屏幕和手机屏幕、平板屏幕相比具有面积大、清晰度高等特点,也是民用级市场中**大的一块屏。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快速普及的背景下,电视屏幕和其他屏幕的互动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通过DLNA、airpaly、MHL等协议就能在电视屏幕上欣赏手机、平板电脑上存储的个人多媒体资料,让电视机成为客厅里真正的娱乐显示终端。
产品不断升级 4k电视进入市场
2012年,我国彩电市场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智能电视迅速增长,3D电视加速普及,4k电视进入市场。
2012年上半年开局不利,国内外市场增长均没达到预期,企业经营压力加大。进入下半年,内销市场明显回暖,连续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11月份达到**高值,增长17.8%,高出生产增速近9个百分点。进入第四季度,内销增速基本趋稳。2012年家用视听行业实现内销产值2828亿元,同比增长 16.0%;内销占销售产值比重达52.8%,高出同期3.3个百分点,内销比重进一步提升。由于我国出口产品中高端产品缺失,无法以产品升级来对抗均价的自然下跌,2012年实现出口交货值2533亿元,同比增长1.8%。
2012年,我国彩电市场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一方面,智能电视迅速增长,3D电视加速普及。2012年,随着有线电视、网络电视等渠道的3D节目的增加,3D电视的渗透率已经攀升至30%左右,远高于国际市场平均水平。特别以海尔、长虹、康佳、TCL、创维、海信为代表的国产品牌由于提前布局,抢占了市场先机;另一方面,大尺寸、超高清平板电视成为消费主流。进入下半年,UHD超高清电视(俗称4k电视)开始进入市场,随后创维、康佳、TCL、LG等彩电企业纷纷发布4K超高清电视。
从产品分类上看,CRT电视进一步萎缩,平板电视成为我国彩电市场的主体。在平板电视阵营中,等离子电视市场进一步萎缩。尽管3D技术的兴起使等离子电视略有起色,但由于松下战略调整,全面退出等离子市场,使得等离子电视市场份额加速下滑,截至2012年年底,等离子电视市场份额不足2%。与之形成明显反差的液晶电视占比稳步提升,全年生产液晶电视11418.3万台,同比增长10.9%,占彩电比重89.0%,比去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
传统销售渠道空间受挤压,多元化销售逐步成为趋势。自去年以来,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巨头纷纷发力电子商务市场,以抢占市场先机,目前全国家电类网上商城超过 1000家。由于网购售价低于传统卖场10%~15%,价格优势成为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因素。同时,随着国内几家家电网上商城可独立完成家电“节能补贴”的整套流程,使传统销售渠道在价格、政策上都不再具有优势。国庆节期间,电商的销售份额从2011年的不足2%上升至2012年的5%~6%的水平;“双十一”,天猫电器商城单日成交额达28亿元。B2C电商平台帮助商家快速成长,但C2B定制模式或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日前,海尔、TCL以及创维等品牌已经开始尝试的C2B整合营销模式受到消费者青睐,这一模式将真正颠覆家电行业原有的供应链结构。新兴渠道将与传统渠道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终使销售渠道朝多元化、立体化方向发展。
相关链接
Displaysearch:2013年液晶电视维持低成长
由于总体经济环境不佳,同时受到平板计算机等新兴产品影响,2012年整个电视市场出现负成长,液晶电视的出货量仅为2.05亿台,较2011年微幅降低。Displaysearch预期2013年液晶电视将维持低成长的态势,达到2.41亿台。
DisplaySearch全球电视市场研究总监Paul Gagnon表示,2012年全球电视市场,尤其是北美市场,都经历了缓慢成长甚至于负成长。因此品牌商迫切希望展示新的技术来创造市场亮点。以下一代显示技术姿态出现的OLED电视,由于缺乏市场推广与量产时间推迟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整机商开始重点关注4K电视。
WitsView:2015年中国两家企业进前五
调研机构WitsView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液晶电视品牌的全球占比已达23.8%,首度超越了日本的22.4%,2013年市场占有率更有望进一步提升至24%~25%,2015年中国将至少有两家企业跻身全球彩电前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