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电梯何以变成“杀手”
半岛都市报 12-09-14 阅读数:
工地电梯承载量大、使用频繁,本身就比住宅电梯更容易出事故。再加上,工地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不便于公众进行监督,且有的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倘若工程监理形同虚设,那么,工地电梯发生事故的几率无疑就会升高。
9月13日13时许,武汉一在建工地发生一起载人电梯从百米高空坠落事故,目前已造成 19人死亡。据现场工人介绍,事故发生的原因或有两个方面:一是电梯搭建架不牢 ,有螺丝松动 ;二是事故电梯严重超载。记者在现场看到,武汉市建设委员会为出事电梯颁发的“建筑起重机械使用登记牌 ”上注明,有效期限为2011年6月23日至2012年6月23日。
在现代社会,电梯在提高人们出行及工作效率、为人们节省体力的同时,也成为一个危险的“杀手”,各种电梯伤人、致人死亡事件时有发生。但舆论关注较多的,是公共场所的电梯事故和发生在居民楼中的电梯事故 ,对工地电梯事故却往往关注不多。
然而,近年来工地电梯伤人、“杀人”的事情并不鲜见。比如 ,仅2009年,合肥一工地的电梯高空坠落致农民工2死2伤 ,乌鲁木齐一建筑工地电梯坠下导致1死1伤 ,上海闵行区一工地施工电梯坠落导致1死2伤 ,长沙一工地电梯钢丝突然断裂砸死1名工人……今年以来同样也发生多起工地电梯事故。工地电梯事故频发,其中的原因值得追问和反思。
显然,**需要追问的是,出事故的工地电梯是否纳入正常监管?从相关报道来看,住宅楼以及公共场所的电梯都会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保养维护,但是 ,涉及工地电梯安检的报道却很少。由此可见,有关方面对工地电梯的安全监管力度,似乎远不如对住宅电梯的监管力度。按理说,对工地电梯更应该重视。因为工地电梯承载量大、使用频繁,**容易出事故。而且,由于工地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不便公众监督,再加上工地有的工人安全意识不高,工程监理形同虚设,所以,发生事故的几率偏高。
拿此次武汉发生的工地电梯事故来说,武汉市建设委员会颁发的相关使用登记牌显示,涉事电梯已经超过登记使用有效期两个多月了。这样的电梯为何仍在工地上超期服役?甚至还用来载人?相关部门对超期电梯有无监督与追踪机制?倘若武汉市建委能及时对到期电梯的使用情况进行核查,施工单位能对用来载人的电梯进行定期检修、及时更换超期服役的老旧电梯,或许,那19个施工人员就不会无辜殒命。
还有一个原因不能忽视,即目前很多施工单位在为开发商或项目的所有权单位垫付资金进行施工,所以,施工单位在维护、更换电梯方面不愿花钱,培养工人安全意识也缺少积极性,而更多地把时间用于赶工期。
据悉,目前武汉市已要求全市在建工地立即停工,进行拉网式安全检查;并已成立事故调查组,认真开展事故调查,严肃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在笔者看来,不仅要深入调查武汉这起工地电梯事故的原因,还要对全国的工地电梯进行全面“体检”,否则,类似事故还会接连上演。我们要有一个常识,工地农民工的生命和城市居民的生命同样宝贵 ,理应受到同等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