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红木家具市场混乱 不法商蒙蔽欺骗消费者
互联网 10-12-14 阅读数:
由于红木树种生长周期长、资源稀缺,向来被视为高档木材。红木主要用于制作红木家具及红木工艺美术品,雕工精美的红木家具广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红木原料和红木家具的价格更是节节攀升。然而,红木家具市场"鱼龙混杂",普通消费者难辨真假,不少消费者上当受骗,针对假冒红木家具的投诉日趋增多。
记者从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获悉,红木家具市场"鱼龙混杂",主要是一些不法家具生产企业和商家运用偷梁换柱、混淆概念等手段蒙蔽消费者。
不法商家招数众多
据介绍,蒙蔽消费者的种种招数,包括"瞒天过海"、"混淆视听"、"以次充好"等。
浙江红木家具市场混乱 不法商蒙蔽欺骗消费者
瞒天过海--对消费者进行掩盖或隐瞒真相
根据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264-1999《红木家具产品标识规定》,红木家具销售标签应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产地、生产厂的厂名、主料、辅料、漆质、质量等级、产品标准编号、配套件数、计价单位、销售价格。
但是,很多商家在实际操作中,对标准规定的内容少标或不标。如香港某品牌红木家具,标签不仅缺少生产厂名、质量等级、漆质等信息,甚至连**基本的材质都没有说明。还有的虽然在销售标签上标注了产品名称、主要材质、单位、产地和价格,但缺少质量等级、配套件数等基本信息。
同时,一些销售人员存在宣传不规范的问题。很多红木家具销售人员为了推销产品,暗自编撰红木知识,向顾客推销时进行不规范介绍。
有的销售人员在对顾客介绍材质时,往往使用的是俗称。俗称是没有标准规范的,如"大红酸枝"一般指交趾黄檀,但一些商家将其他树种的黄檀也称为"大红酸枝"。由于是俗称,售后如果客户对材质提出异议,很难以此名称为依据来解决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