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中国橱柜称雄之路上的七大绊脚石
互联网 09-11-25 阅读数:
6.形象店扩张消费者买单
从金牌橱柜以本市橱柜店**规模亮相以来,仅在孺子路上不到2年时间,海尔、欧派、皇朝、方太、樱花等橱柜店纷纷贤良登场。以现代厨房生活体验馆类似形式来呈现橱柜的风采,演示各种风格的橱柜功能,更为便利的表述高品质厨房生活,的确让消费者可以更轻松的感受橱柜文化。但对于越来越大规模的展示店,相应提高的销售成本,各家品牌有怎样来分解呢?有消费者提出这样的疑问不为奇怪,他们也有足够的理由来认为,这些橱柜品牌形象店的扩张,事实上**终还是要让广大消费业主来为产品买单,毕竟是“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
7.报价水分多多业主糊涂消费 在笔者了解大部分橱柜品牌后,得知他们的计价方式都是按延长米来计算。
所谓延长米计价,指的是按橱柜柜体的长度来计算,即单位延米价×橱柜长度,其中地柜、吊柜、台面分别计价。一般情况下导购小姐会介绍,这种延米价包含了柜体、门板、基本五金件,另外还送三副标配抽屉,如果客户根据个人需要增加抽屉、拉篮等部件得按实际需求另外加价。当问及加价部分有没有标准时,几乎所有导购员都会表示要根据设计师测量结果与设计方案来定。
而据某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这一加价部分就是不法商家玩猫腻的当口。该人士指出,现在市面上有些商家讲抽屉不单加钱,拉篮不单加钱,往往只是吸引消费者的诱饵。当消费者订购其产品后就会发现,其实商家所讲的抽屉、拉篮都是**基本的配置。如果消费者要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商家就会列出一大串费用清单,到时候商家**初提供给消费者的报价就成了摆设。而加价的部分因产品不同,价格差异很大,消费者对此也很难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