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膜电地暖相关知识之设计篇
互联网 09-09-14 阅读数:
3、 电热膜功率密度要求和电热膜布置
当计算出房间需要的总功率后,除以电热膜功率密度则可以得出电热膜用量和电热膜与房间总面积的比值。不同电热膜厂家的功率密度不同,但是《规程》中装饰层表面温度设计也同样适用于电热膜电地暖(见下表) ,表中“不同区域面层温度的**高限值”实际上限定了用于电地暖的电热膜的功率密度不可过大,一般应控制在200W/㎡以内,卫生间用电热膜可适当大些。
以新宇区域特征 适宜范围 **高限值 人员经常停留区 24-26 28 人员短期停留区 28-30 32 无人停留区 35-40 42 浴室及游泳池 30-33 33阳高分子电热膜为例,通常电热膜的铺设率占房间总面积的60%左右,尽量把电热膜布置在房间中部和靠门处,靠墙壁要求留有30-50cm 的空间以备用户放置落地家具,工程完工后把电热膜布置图交给用户,以便用户了解各房间电热膜的详细位置。
4、 温度及系统安全控制
电热膜电地暖系统的控制部分包括系统的室内温度控制、电气安全控制和系统过热保护控制几个组成部分。其中电气安全和过热保护是检验不同电热膜产品类型和同一类型不同厂家的产品是否真正可以用于电热膜电地暖系统的主要标志。而有些厂家自己宣传的“产品具有自限温功能所以不需加过热保护,产品不会产生泄漏电流所以不用加漏电保护,产品本身绝缘可靠性强,即使被破坏也不会有安全问题所以不用做安全接地”等等,均不可轻信,应该让电气方面的专业人员以科学的方法鉴定并给出结论。笔者曾发表多篇文章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和关联企业要重视电热膜电地暖的安全问题,尤其是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所有类型电热膜电地暖的“局部过热、安全接地、漏电保护”问题,以避免“印刷油墨电热膜顶棚供暖”失败造成的恶劣影响再度重现,给刚刚重新崛起的电热膜电地暖行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电地暖系统的智能化温度控制系统已经很成熟,形成了一批行业**品牌,并且适合不同的电热膜类型,可以根据用户要求进行不同的设置和配置,达到不同的控制目的和使用效果。
5、 材料选择
电热膜作为发热体是电地暖系统的主要材料,适宜的电热膜类型和适宜做电地暖的产品型号(厂家应注明)以及有过电地暖应用实例是推荐和选择电热膜时必须考虑的。如:有的工程使用功率密度在400W/㎡以上的碳纤维电热板做电地暖,面层表面温度会超过**高限值,会造成人体低温烧伤,也容易产生局部过热现象等。
地面构造决定了其他材料的种类,材料品质是保证系统安全、系统寿命的关键因素。隔热层的材料选择在《规程》中规定,“隔热材料应采用导热系数小,吸湿率低,难燃或不燃,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的材料 ……(第8.3.1条)”,在 “第8.3.2条”中又规定“地面辐射供暖工程可采用珠粒发泡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板材……。”两者在阻燃方面有些矛盾。事实上,大部分电热膜厂家都已经在采用挤塑聚苯板(XPS),个别应用户要求使用燃烧等级为B2级的XPS板,未来将会向阻燃级别更高、耐温性能更好的材料发展,如:添加型阻燃高分子聚合物、发泡水泥以及其他新型材料等。
其他材料,主要有电工材料、电器设备,控制系统部件,填充层和面层等,应有详细的质量要求和材料技术指标规定,如:面层为木地板时的材料要求等。地面结构属于隐蔽工程,一旦工程结束即使检查出了问题也很难维修,只能破坏地面重新铺设,因此应更加严格使用材料的质量要求。
6、 施工要求
《规程》对于发热电缆的施工做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对于“面层+填充层+电热膜”的地面结构可以借鉴,而对于发热体上直接铺设木地板的结构(家装设计时常会碰到)则要依赖厂家的施工工艺规范。
这里重点强调三点:一是施工过程中对于电热膜的保护;二是严格执行施工过程中的检测检验,施工中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电热膜被刺破、绝缘不过关而出现漏电和发热系统阻值的异常等;三是电热膜现场接线、做电气绝缘是出现电气安全问题的**大隐患所在,应尽量避免。对于任何一种电热膜类型,只要自己的产品能够用于电地暖,并且有规范的设计方案,都可以毫无障碍的实现电热膜接线、做绝缘的工厂化加工,便可**大限度的减少现场操作引起的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