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玻璃工业30年跨越式发展变化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 08-12-19 阅读数:
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优质浮法和深加工率偏低,节能玻璃使用率偏低。目前,普通浮法玻璃过剩,但同时存在结构性缺口,一些电子玻璃、汽车玻璃、高档建筑玻璃等还需进口;优质浮法比率偏低,仅为28%;玻璃深加工率仅为30%,而世界平均水平约55%,发达国家达65%~85%。加工后的增值率我国仅为原片2.5倍,发达国家为5倍,因此在深加工率和加工深度上均有较大差距。
节能玻璃在建筑中的使用率低,中空玻璃、Low-E中空玻璃等节能玻璃在建筑中的使用率不足10%。而欧美基本普及中空玻璃;Low-E中空玻璃占全部中空玻璃的比例超过50%。
三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我国玻璃行业虽然总量居世界**,但相当分散,浮法玻璃企业就有50多家,平均规模只有年产600余万重量箱。全国只有一家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在10%以上,规模在1000万重量箱以上的企业只有11家,行业呈分散竞争状态。而国际上,玻璃生产的国际化程度和集中度都很高。4大跨国公司集中了世界平板玻璃总量的41%和优质浮法玻璃的62%。我国企业在生产规模和竞争实力上均有较大差距。
四是产能增长不平衡,周期性波动大。一是玻璃行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及固定资产投资依存度大;二是玻璃生产连续性强,一经投产要连续运行6至8年才停窑冷修,中间不宜停产或压产;三是企业分散,时有无序竞争,导致市场对产能过剩敏感度高,价格波动大。
五是市场不规范,无序竞争现象时有发生。当前,玻璃企业分散,产品档次和质量良莠不齐。企业不在同一起跑线,竞相压价,“规范开放、竞争有序”的玻璃市场远未形成。
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到玻璃行业当前的运行质量,也不利于长远发展。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加快推进玻璃行业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走循环经济的道路才是玻璃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今后发展趋势和建议: (一)调控总量,提高质量,发展玻璃深加工。
《关于促进平板玻璃行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坚持总量控制,实行分类指导,严格新上项目的审批。重点发展优质浮法特殊品种,发展玻璃深加工;支持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有效益、对产业升级有重大作用的大企业技术改造和促进大集团发展,淘汰落后“小玻璃”。
企业发展应由规模扩张转向品种质量,改变片面追求规模、数量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树立科学发展观,以质量效益增长带动行业发展。多生产个性化、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品种。根据国际成功经验,我国浮法玻璃企业发展应从单一浮法的“专业化”战略,转向“价值链向上下游延伸的纵向一体化战略”,不断提高自用加工玻璃比例,提高产品附加值。
(二)进一步完善提高洛阳浮法技术,改造提高现有浮法玻璃生产线。
“中国洛阳浮法”是我国自行研制开发,并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三大浮法技术之一。应尽快使中国的浮法生产技术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质量达到中外合资企业实物质量水平。
对现有“普通浮法玻璃生产线”应制定改造升级规划,并通过大修、技改逐步完善提高,以促进企业转型和升级。
(三)促进大集团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优势企业应抓住当前国内平板玻璃产能过剩压力增大、市场竞争加剧的机遇,加速低成本扩张。重组联合是个痛苦的过程,尤其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的时候。重组联合需要时机和财力,可以从低级到高级逐步进行。国家将制定具体政策,促进大集团形成和发展,不断提高行业集中度。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几个大的玻璃集团公司,掌握和控制中国60%~70%的平板玻璃生产能力,进而发展成跨国公司。
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资源,采取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的策略“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鼓励出口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支持到国外开展工程总承包和直接投资办厂,由产品输出向资本、装备、技术、管理、服务等配套输出的国际化经营方向发展。
(四)贯彻循环经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把握好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两个关键;落实到矿山开采和选矿、玻璃生产、玻璃应用和碎玻璃再利用等4个环节。
(1)矿山开采和选矿环节,要大力提高回采率和综合回收率,降低采矿贫化率,延长矿山寿命,大力推进尾矿、废石的综合利用。
(2)在玻璃生产环节,采用先进的节能、节水技术,降低消耗,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走节能环保型发展之路。
(3)在玻璃应用环节,开发玻璃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注重采用复合加工技术,为建筑节能和减少排放做贡献。
(4)大力开发碎玻璃利用新技术、新工艺。 (五)加强浮法玻璃新技术、新品种的开发。
新技术包括全氧燃烧技术、玻璃熔窑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新型环保技术以及太阳能利用等。
新品种包括浮法在线低辐射(Low-E)镀膜玻璃;浮法在线自洁净镀膜玻璃;浮法在线复合镀膜玻璃;TFT和PDP玻璃基板;防火玻璃;超透明低反射以及其他特种玻璃等。
(编辑:hongyu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