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业呼唤高性能油井管
互联网 06-11-27 阅读数:
几年前,我国西部一口深井在进行完井测试时,由于V150套管产生螺旋状裂纹而导致这口井报废,直接损失上亿元。类似这样的油井管质量问题,在我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中并不少见。 油井管对石油工业影响巨大 我国**油井管材专家李鹤林院士对记者说,套管、油管及钻柱构件(钻杆、钻铤、方钻杆等)统称油井管。在油田装备资产中,油井管占到60%。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对油井管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近年来,全世界每年钻井约10万口左右,生产油井超过60万口,年需油井管900多万吨。2005年,我国共消耗油井管196万吨。油井管在石油工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不仅表现为用量大、花钱多,更主要的是其质量、性能对石油工业的发展关系重大。 油井管的质量好坏和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着油公司的勘探开发效益,前面提到的V150套管完井测试时产生螺旋状开裂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证明。事后分析认为,这种裂纹是钢管潜在的螺旋状损伤在承受很高的内压后形成的。钢材存在微小缺欠或损伤是难以避免的,关键是要有足够高的断裂韧性,而既存的可以通过无损检测发现的缺欠或损伤在承载后不致扩展而导致破裂。套管的钢级越高、工作载荷(内压)越大,需要匹配的韧性也越大。深井、超深井使用的高强度、超高强度套管需要匹配的韧性极高,我国目前尚不能生产。 我国已成为油井管生产大国 我国生产油井管已有50多年的历史。但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生产油井管的技术比较落后,其数量、品种和质量都远远满足不了石油工业发展的需要。1949年至1994年,我国共消耗油井管1270万吨,其中进口1150万吨,国产120万吨,总自给率仅10%。 1990年以来,特别是宝钢、天津钢管公司投产后,油井管国产量逐年大幅度提高。到1998年,油井管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2005年,我国油井管生产能力达到535万吨,相当于其他国家油井管生产能力的总和。近年来,国产油套管的出口量持续增长,2005年达到58万吨。天钢、宝钢、西姆莱斯、衡阳华菱的油套管产品已远销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荷兰、西班牙等40多个国家。 据API网站公布的资料,截至2006年7月4日,我国已取得和正在申请API5CT证书的企业共133家,占全世界的50%左右。因此,无论从生产能力还是从生产企业的数量上看,我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油井管生产大国。 加快高性能油井管国产化进程 近年来,国外油井管公司根据石油勘探开发的实际需要,加大研究开发特殊用途油井管力度,取得了优异成果,为石油工业的勘探开发带来巨大效益。 目前,由于勘探开发的难度加大,勘探开发环境越来越恶劣,用户对油井管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非常规油井管的需求越来越大。统计数字表明,目前用户实际使用的套管和油管,40%是非API钢级,21%是特殊螺纹接头油套管。 我国油井管在出口持续增长的同时,每年还要进口,近几年的进口量一直保持在国内总需求量的15%至20%。出口的油井管大多属于低端产品,而进口的基本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油井管,如高韧性超高强度油井管、不锈钢及镍基合金油套管、特殊螺纹接头油套管、膨胀套管等。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对新日铁、NKK、住友金属等厂商的几种特殊螺纹接头进行评价试验,并在油田推广应用。近几年来,国内特殊螺纹油套管年使用量达到8万吨至10万吨,占油井管总用量的6%,但与世界平均21%的用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且国内使用的特殊螺纹油套管主要依赖进口。 李鹤林院士指出,加快高性能油井管的国产化进程,是我国油井管行业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