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品牌激战上海滩

互联网 06-11-06  阅读数:

        2005年底TCL 被罗格朗收购之后,上海乃至全国电工市场的民族品牌几乎全线失守。此后,国际行业大鳄挟品牌和资金技术之势纷纷抢滩中国,国内电工行业将面临着新一轮的洗牌,在这种形势下,民族品牌的发展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   据了解,上海市场的电工经销商主要分布在100多个灯具市场、建材市场和家居市场里面,以工程走量为主。目前,上海电工市场的年市场销量约6亿,其中高端市场份额约2亿。定位于高端的西门子和松下大约占据1亿以上。另外在中高端市场占据相当份额的品牌有西蒙、梅兰·日兰、TCL、伟迈、罗格朗、天基、朗能等。在中高端市场稍具影响力的民族品牌几乎全线缺失。国内一些比较**的品牌如鸿雁、人民电器等只能够占据低端市场。2005年TCL被罗格朗收购之后,在上海的民族品牌可以说是全线失守,在中高端的电工市场民族品牌失掉了**后的藩篱。   国际品牌优势日显  民族品牌全线下滑   在过去,上海的电工市场一直以来是TCL、松本和奇胜这三驾马车主导市场,其中TCL、松本为民族品牌,说明长期以来民族品牌在上海还占据相当的优势。然而,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这种状况随着西门子和松下等的切入而迅速改变。以西门子和松下为代表的国际品牌仅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就走完了民族品牌要用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走完的路。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近代百年以来长期受欧风美雨的影响,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也就是海派文化。海派文化的**重要体现就是崇洋甚至媚外。上海独特的文化决定了上海市场对于**品牌(尤其是国外**品牌)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是非常高的。   进入新世纪之后,“三驾马车”在上海市场的优势几乎不复存在。其中松本在上海市场几乎已经很难找到踪影,TCL更是每年销售额都在下滑,奇胜也风光不再。与此同时,西门子和松下的增长速度惊人,据上海灯具城上海强源灯饰的崔文梅女士称,目前在他们的批发店里,松下和西门子平均每月的销售额约在15万左右,占据了她所代理的7个高端品牌的一半以上销售额。   据一些**的营销专家称,就全国市场来说,发展状况与上海是有区别的。比如说西门子和松下在除上海和北京以外的市场表现平平,各个区域市场都有不同的强势品牌。这是由于电工行业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比如,在上海和北京,由于品牌认知度和接受度很高,“有品牌者得市场”,所以西门子和松下能迅速切入,甚至能占据主导地位。而在一些别的地方,则可能会“有渠道者得天下”,比如说松本虽然在上海失守,但在其老家广东还是十分强势的。这种市场发展现状是现阶段电工产业市场发展水平的主要体现。随着市场发展的进一步深入,这种现状也必然会改变。可以预测,在将来的电工产业中,品牌的优势会进一步凸显,民族电工亟需确立强势的品牌地位。   行业整合进一步深化  民族品牌面临十字路口   2005年底,罗格朗以溢价15倍的高价收购了TCL国际电工。罗格朗的行动引起了行业的密切关注。进入中国十几年来,罗格朗一直不能够在中国打开局面,这与罗格朗的国际形象和市场地位十分不符。反观TCL国际电工,虽然难逃被出售的命运,但同时却不得不承认,TCL国际电工仍然是国内**大的电工品牌,其品牌力、渠道力让人不容轻视。从1993年诞生至今,TCL国际电工渠道建设之完善是国内任何电工品牌所无法比拟的。对传统电工行业而言,得渠道者得天下,而罗格朗目前所缺乏的正是渠道。明白这一点之后,罗格朗溢价15倍收购TCL的举动就不足为奇了。   据一些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罗格朗和TCL还处于资源整合阶段,发展到以后肯定会是品牌的整合。至于整合的结果,由于是多种因素决定,现在还不好下结论。电工行业的整合在不断向前发展,先前有施奈德收购奇胜和莫顿,罗格朗的并购行为不是**起,也不是**后一起。行业的整合还会继续。   在未来几年的国内电工市场的发展中,国际电工巨头会纷纷登陆中国,对于这些国际大鳄来说,所缺的不会是资金技术,而是渠道。想要耕耘中国市场,没有渠道是不行的。要是自己去开发则时间太慢,而且也会由于水土不服而困难重重。罗格朗收购TCL的行为表明,与本土企业合作,乃至直接收购本土企业会是国际品牌进军中国的捷径。目前中国国内有一批比较**,甚至是**的电工企业,虽然无力逐鹿高端市场,但却一直牢牢占据低端市场,其渠道建设自然是十分完善的。比如鸿雁、正泰、德力西在上海有着很好的口碑,但是,笔者也了解到一些国内民族品牌也让经销商伤透了心。上海西屋电气有限公司的王经理称,在他代理国内某个品牌时,该品牌公司今年承诺一年内只作一次促销,但是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已经连续搞了三次促销,使得整个市场处于低价竞争当中,经销商利润已经趋向零,整个渠道相当混乱,他已经对代理国内品牌丧失了信心。对于一些民族电工企业来说,真的是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积极参与与这些国际巨头的竞争吧,劣势十分明显,前途未卜;与之合作吧,多年的辛苦可能为他人做了嫁衣,结局还不定会怎么样,同样也是前途未卜。民族的电工产业到底该走向何方?难道就没有一条比较合适的发展道路?正如很多经销商所提到的那样,民族电工正面临着一个两难的局面。   勤练内功  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才是正确出路   2005年TCL国际电工被法国罗格朗收购之后,中国的民族电工产业遭遇了**大的一次阵痛。惟一可以和国际品牌抗衡的民族品牌被收购,这是一件令业内人士扼腕叹息的事。民族电工品牌中**大和**强者被收购,在高端市场再无可以抵御的民族品牌。对于民族电工产业来说,失掉的不仅仅是一片领土,更是一种行业的发言权被剥夺。若是国际品牌在中国本土市场进一步强大,民族电工产业失掉的就不仅是话语权的问题,恐怕连**基本的自由都会失去。因为游戏规则是由别人制定的,除了服从,别无它法。   正如ALN阿尔诺电气中国区总经理李舟先生所言,对于民族电工产业来说,勤练内功,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才是**的出路。比如,该品牌采用多位联体产品的功能自由组合以及安装方便的弹起面板设计就是一个创新之举,民族产业的许多企业也曾经将创新作为救命稻草,可是却仅仅将创新停留在表面。一时之间开关的外表越做越奇特,材料用得越来越复杂,可是在国际品牌面前却不堪一击。这是因为没有上升到技术层面的创新,不能以质的变化作为诉求点,不能打动越来越理性的消费者。据一些营销专家称,电工产业八十年代在中国才真正发展起来,**代的开关面板是拇指性的,在九十年代发展到了大翘板型。开关产品源自欧洲,所以欧洲标准才是电工行业的**高标准。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国际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可是笔者在市场上了解到,目前在市场上出售的各品牌产品大部分都不是欧洲标准。只有极少数是欧洲标准,而这一部分是用来装点门面的,价格奇贵,根本就不是大众消费品。其实,这对于民族品牌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只要积极进行技术上的创新,严格生产出具有国际标准的产品。这样一来不仅依靠民族品牌实现了国内的产业升级,更抢在国际品牌之前树立了行业的**地位,民族电工企业应该受此启发,利用产业升级的机会,积极进行技术创新,这样才能在电工市场确立自己的品牌地位。   面对未来   群雄逐鹿谁主沉浮   通过近段时间在上海电工市场的走访,笔者深刻地感觉到,随着外资品牌的强力介入,这几年上海电工产业竞争异常激烈,原有的“三分天下”格局将再次转回“诸侯纷争”的战国时代,谁将**终成为该行业的领跑者?   李舟先生在预测中国电工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时表示,中国民族电工产业其实并不缺乏品牌,缺乏的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正是因为如此,民族电工品牌才无法与国际电工品牌抗衡。甚至不能进入行业的高端市场,连参与高层次竞争的机会都没有。但是,痛定思痛,以后的路还是要走的,需要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未来2—3年内,各大品牌将开始大规模的集中抢占上海市场,市场门槛将提高并进入成熟期。同时,企业竞争也将走入全方位竞争时期, 而民族企业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只能是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以此来推动产业升级,抢在国际品牌之前占据行业的制高点,这是民族品牌的**出路。

打造有用、有趣、有深度的建材行业微信大号!精选影响您财富的重磅资讯、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经营观点与商业智慧! 九正建材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wwjc001cn) 已然成为几十万建材BOSS的选择,您选择对了吗?(悄悄告诉你,回复“手机”,来就告诉你一个高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