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双重反应型防水粘结材料厂家报价
发布时间 2024-07-31 15:43:21
产品描述
保质期 | 六个月 |
---|---|
单件净重 | 50KG |
颜色 | 黑色 |
双重反应型防水粘结材料
一简介:双重反应型防水粘结材料为单组份黑色粘稠液体,是在天然沥青与石油沥青中加入石油基活性反应物质所形成的复合共混物。石油基活性反应物质在空气中的O2、H2O等物质的催化下发生共聚性物理化学反应,这是产品的一阶反应阶段;这一阶段反应生产一定强度的弹性胶质材料,可以防止施工车辆以及沥青混凝土铺筑设备破坏防水粘结层。铺筑热沥青混凝土时,在沥青混合料的高温加热下,一阶反应形成的弹性胶质层继续反应,大骨料嵌入弹性防水粘结层中形成剪力键,起到良好的粘结、抗剪切作用。铺筑完成后,产品的双重反应完成,形成高弹塑性的防水粘结材料。
二:技术指标
项目 指标 试验方法
延伸性
≥5.5mm
GB/T 16777-2008
断裂延伸率
≥700%
GB/T 16777-2008
低温柔韧性,
-15℃±2℃无断裂纹 GB/T
16777-2008
粘结强度,25℃ ≥0.8MPa 参照JC/T 975-2005
剪切强度,25℃ ≥0.8MPa 参照JC/T 975-2005
干燥性(25℃)表干
≤4h
GB/T 16777-2008
实干
≤12h
GB/T 16777-2008
不透水性,0.3 MPa 30min不渗水 GB/T 16777-2008
耐热性160±2℃ ,无流淌和滑动 JC/T 975-2005
抗冻性,-20℃ 20次不开裂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桥面材料与技术研究”
热碾压后抗渗性: 0.1MPa,30min不透水 JC/T 975-2005
注:粘结、剪切强度测试的是新鲜水泥混凝土与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剪切强度。
三 产品特点:
★双重反应型防水粘结材料具有独有的一阶反应、二阶反应过程;
★固化后的涂膜形成高弹塑性的防水粘结层;
★优良的防水效果;
★优异的粘结性能;
★施工方便;
★环保。
四应用范围:
★水泥混凝土桥面的防水粘结
★钢桥面的防水粘结
★复合式路面的防水粘结
★隧道路面的防水粘结
★陡坡路段的防水粘结
★特殊建筑的防水粘结
★屋面防水等
五施工方法:
双重反应型防水粘结材料用于基层表面的施工流程
1. 施工前的基面处理
洒布前人工对基层进行清扫,将基层表面的杂物、浮尘清扫干净,如有泥土时,则可采用水车冲洗。
2. 基面处理要求
基层表面必须无杂物、粉尘、浮浆等,且表面应完全干燥。
3. 材料撒布
(1)材料用量:0.3kg-0.6kg/m2。
六:施工注意事项
(1)本产品施工时,需要对基面进行处理。基面表层干燥、干净,表面不得有松散浮浆、掉皮、空鼓及严重开裂现象,对于油污需用溶剂清扫。
(2)本产品可采用人工涂刷或机械喷涂施工,涂布应均匀,同时需防止空气的浸入。
(3)本产品施工用量需根据不同路面状况进行调整。
(4)本产品施工时,空气温度应为0~40℃,雨天、大风及冰冻天气不宜施工。
(5)施工过程中应禁止抽烟,严禁一切烟火。
七:产品日期:6个月 包装:
50KG 200KG
八:物流:
货物运输承诺:用户打全款或者预付订金款一到达,公司承诺3天内发货。公司坐落在广州市白云物流园区附近,拥有全国发达的物流网络体系,华南、华东、华中、西南三天内到货,其它区域基本4-5天到货。货物发出后,我们会告知用户货已经发出,并提供物流公司货运单号给到客户。公司有跟单员对在途中的货物进行全程跟踪,解决用户的后顾之忧!
免费赠送样品试看效果,公司免费指导施工。
七、培育产业生态体系 聚焦基础设施和载运工具数字化的关键环节与核心技术,鼓励优势企业整合电子、软件、通信、卫星、装备制造、信息服务等领域资源,构建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适配的协同创新体系。加强测试、检测、认证综合能力建设,促进新技术成果转化。加快北斗导航、卫星通信、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等技术行业应用。鼓励建立协同创新产业联盟,积极开展产业化应用示范,促进各类主体合作,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体系。 八、健络和数据安全体系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及关于数据安全的要求,落实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及相关机构的网络安全职责,健全信息通报、监测预警、应急处置、预案管理等工作机制,建立专家库。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确保各级安全防护合规达标。加强网络安全与信息系统同步建设,提高交通运输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推进重要信息系统国产应用、重要软硬件设备国产化应用。加强对交通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管控,保护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完善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行业网络安全标准。 九、完善标准体系 加快完善面向数字交通应用的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标准,推动信息基础设施与交通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运维。按照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持续完善相关标准。加快自动驾驶及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完善生产制造、测试评价、网络安全、数据共享、运行使用等标准。推动建立跨行业、跨领域、跨部门数字交通标准协同发展机制,发挥企业在标准研究方面的作用,积极参与标准制修订的协调、交流与合作。
微信图片_202005191502534
双重11
微信图片_202005191502535
双重2
timg (28)
timg (13)